导读:染色体重排产生的致癌融合基因是儿童癌症的罪魁祸首,致癌融合基因能够定义癌症类型并预测结果,同时也贯穿了整个治疗过程,也可以成为理想的治疗靶点。然而,人们至今还捉摸不透致癌融合基因的病因机制。

4月5日,美国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布了名为“Etiology of oncogenic fusions in 5,190 childhood cancers and its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的文章,探讨了致癌融合基因的病因及其临床和治疗意义。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438-4


01

研究过程

科学家利用来自5190名儿童癌症患者的肿瘤转录组测序数据,对272个致癌融合基因对进行了全面检测,确定了产生致癌融合基因的因素,包括基因翻译、蛋白质结构域、剪接和基因长度。他们的数学模型显示,存在差异的选择压力和CBFB-MYH 11(白血病融合基因)的临床结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他们还发现了4种致癌融合基因:包括RRUNX1-RUNX1T1, TCF3-PBX1, CBFA2T3-GLIS2, 和 KMT2A-AFDN, 这些基因具有类似启动子劫持的特征,可能为靶向治疗提供替代策略。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致癌融合基因中存在大范围的选择性剪接。

在18个致癌融合基因对中,他们发现了新的剪接位点,并证明这些剪接点位对基于病因学的基因组编辑具有治疗脆弱性。


02

研究成果和意义

文章探讨了导致致癌基因融合的通常因素,包括基因长度、剪接、基因翻译和蛋白质结构域,并引入了一种可检测差异选择压力的数学模型,以及含有类似启动子劫持特征的致癌融合基因集合,这对后续开发相应谱系且降低对正常细胞毒性的药物靶点有重要帮助。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可变剪接调控的致癌融合基因集合。

研究揭示了导致儿童癌症致癌基因融合的原则,对基于病因学的风险分级和基因组编辑的治疗方法具有深刻的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