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次耳部注射,将基因治疗药物递送到患儿内耳,弥补缺陷的耳畸蛋白,能恢复或改善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功能。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遗传性耳聋诊治中心主任舒易来团队研制的RRG-003——一款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治疗DFNB9的双载体基因补偿疗法,在全球最权威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之一欧洲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ESGCT)年会上亮相,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该研究是全球第一项获得疗效的内耳基因治疗和双AAV载体的人体试验(first in human),为推动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走向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15分钟报告吸引全球目光

舒易来教授受邀出席第30届ESGCT大会,报告题目为AAV1-hOTOF gene therapy for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AAV1-hOTOF治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9型(DFNB9)临床试验)。

“如何进行注射?”“治疗后患儿对于声音的反应如何?”“如何实现双载体治疗?”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30届ESGCT大会上,舒易来受邀向全球2500多名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介绍其研究团队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RRG-003,及基于RRG-003疗法的全球首批多例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患儿在耳部注射基因治疗药物后,耐受性和安全性好,有明显听力改善,已可进行日常对话。

舒易来团队的突破性临床研究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众多耳聋疾病领域的医学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也都对此充满兴趣。15分钟的演讲后,提问环节又持续了10多分钟,会后的讨论更是长达半小时以上。

世界范围内,先天性耳聋患者高达2600万,其中60%与遗传因素相关,严重损害儿童言语以及智力发育。“先天性耳聋主要是指遗传因素导致的,或者是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或出生时发生的耳聋,大部分患儿刚出生就有听力问题。”舒易来介绍,听力障碍也会导致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障碍,如果6岁前听不到声音,就会出现聋哑的情况。

目前,先天性耳聋主要采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进行辅助治疗,临床上尚无任何治疗药物。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无法达到人耳的自然分辨率效果,而基因治疗能帮助患者真正恢复自然听力。

舒易来团队所研制的RRG-003是一款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治疗DFNB9的双载体基因补偿疗法,通过一次耳部注射,将基因治疗药物递送到患儿内耳,弥补缺陷的耳畸蛋白,从而恢复或改善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功能。“很多疾病都是因为一些基因缺陷导致的,基因疗法是将缺陷补偿或纠正回去,是一种根本的治疗方法。”


“两辆车”推动破解医学难题

近年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科主任李华伟教授的带领和支持下,舒易来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陈正一教授及相关合作企业共同攻克先天性耳聋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

在先天性耳聋中,DFNB9耳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常引起儿童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这一病症主要由耳畸蛋白缺陷(OTOF耳聋基因突变)引起。因此,要改善DFNB9症状,就必须解决OTOF基因突变问题,但由于OTOF基因体量较大,超过了单个AAV的包装容量,如何实现有效运载是一个关键难题。

针对这一点,舒易来团队在国内提出并首次实现了双AAV载体递送,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舒易来打了个比方,

双载体把基因一分为二,相当于一辆‘车’装不下,需要两辆‘车’一起装,它们在连接之后,把基因一同送进去,再进行耳内基因重组,患者就能听到声音了。

该方法能将正常的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内,补偿或纠正缺陷或异常基因,实现疾病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善听力,使恢复后的听力更加接近自然声音的状态。

去年10月,该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这一疗法,患者在不佩戴助听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就能和健康人群一样听到声音,而且治疗过程由于是耳内局部注射药物,不会留下疤痕。

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效果,舒易来团队选择重度及以上耳聋患者作为受试者。“我们实际上选的都是一些全聋的患儿,也就是完全听不到的,这样更容易分辨治疗效果。”

6岁女孩李莉(化名)因OTOF基因突变致双耳极重度听损。作为受试者之一,她于今年3月接受了左耳RRG-003药物注射。如今的她,已能够裸耳(仅用左耳)听到声音,并同家人进行正常交流。“我们曾经不敢奢求,如今觉得真的很幸运。” 她的妈妈说。


该研究落地推广还要数年时间

2014年,作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舒易来在完成4年科学研究后回到国内,始终致力于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及临床转化方面的相关工作。

很多来看我门诊的患儿家长讲到自己听力障碍的孩子就哭了,这很触动我,我觉得应该要努力多做一些工作去帮助他们。同时,作为复旦大学的附属医院,我们应该要有使命和担当去挑战一些医学难题。

要破解医学难题、推动临床转化,好的科研环境无疑是必要条件。“在我们医院,做临床研究要基于病人的需求,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往哪方面努力。”舒易来表示,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从院领导到各个部门,整体医院氛围都鼓励大家去做一些针对复杂疾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与临床转化,从而进一步贴近病人的需求。此次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及临床研究也将为医院其他相关基因治疗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希望孵育和推进更多基因治疗创新举措,最终攻克更多疑难杂症。

据了解,RRG-003的完全落地推广可能还需要数年左右时间,打通产学研合作路径,加大产学研合作,将对推动研究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这项研究做成一个应用于人体的药品,未来还需要更多产业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