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喝酒就脸红,或者一喝酒就脸白,因而羡慕那些千杯不醉者?其实,这一切都与代谢有关。

通常,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三个代谢过程:

首先,酒精即乙醇被代谢为乙醛;

然后,乙醛被代谢为乙酸;

最后,乙酸被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最后一个代谢很简单,不用关注。正是前两个代谢,决定了喝酒后人的脸色和酒量。

具体来说,把乙醇代谢为乙醛的是乙醇脱氢酶(ADH),把乙醛代谢为乙酸的是乙醛脱氢酶(ALDH),当乙醇脱氢酶活性太强,或者乙醛脱氢酶活性太弱,喝酒就容易脸红;当乙醇脱氢酶活性太弱,喝酒就容易脸白;只有这两种酶活性都很强时,人才会千杯不醉,把喝酒当做喝可乐。


01

乙醛这种东西,是有毒的,它会直接刺激人的循环系统,扩张血管,导致脸色通红。

所以,喝酒脸红,说到底就是乙醛中毒。

那么,到底是乙醇脱氢酶活性太强,还是乙醛脱氢酶活性太弱,导致乙醛积累过多?

一种观点认为,人体携带的ALDH2*2基因突变(12号染色体rs671位点异常),导致乙醛脱氢酶第504位谷氨酸被赖氨酸所取代,从而使得ALDH2酶活性降低,无法快速分解乙醛。

据统计,全球约有8%的人携带ALDH2*2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东亚,从而导致约有36%的东亚人喝酒会脸红,而中国人的比例约为40%,因此被称为“亚洲红”。

研究显示,ALDH2*2基因突变不仅导致喝酒脸红、患癌风险上升,还会导致药物代谢异常,以及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显著上升。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体内的ADH1B*47His突变(rs1229984位点变异),导致乙醇脱氢酶活性提升100倍,从而使得乙醛大量而快速地积累。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调查发现,江浙地区的被调查人群中,99%都存在这种基因突变,来自中国西部的被调查者则有60%到70%的人中存在这一基因突变,而藏族被调查者体内,存在这一基因突变的人就比较少,只有14%的人有。

科学家对这一基因突变的发生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它出现于7000年到10000年前,正好与中国南方开始种植水稻的时间相吻合。研究者称,中国南方发酵大米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水稻驯化的早期,该基因突变的出现是为了保护早期农民,阻止其过量饮酒从而减轻乙醇对身体的伤害(如果饮酒者见到脸红信号而停止饮酒自然最好,但如果继续饮酒,则会因乙醛增加而伤害身体。所以,客观而言,这一基因变异对身体带来的是更多的伤害)。

不过,也有科学家对这一结论持保留态度。


02

相比喝酒脸红的人,喝酒脸白的人好像更悲剧一些。

当乙醇脱氢酶活性太弱,大量酒精在体内无法被分解,就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体内漫游。这样一来,身体的外周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大量向身体内部核心区域集中,皮肤因“失血”就会显得苍白。

酒精是一种让人感觉很“爽”的东西。它既能麻痹神经,缓解疼痛和不适,还能让人兴奋。

当体液中酒精浓度不超过0.1%时,这些人会一边喝、一边变白、一边爽,看起来好像酒量非常好,不过一旦体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1%,这些喝酒脸白的人就会“突然不行了”,直接醉倒昏迷。

所以,喝酒脸白的人看起来很能喝,实际上没多少酒量。

另外,肝脏是乙醇的主要代谢场所,乙醇在体内积累,无法排出,只能靠肝脏的酶慢慢分解,肝脏负荷变大,造成肝细胞炎症损伤与脂肪变性,此类人(喝酒脸白)大量饮酒非常伤肝脏。

这位同学的乙醛代谢能力强,但乙醇代谢能力弱,因此喝酒脸白不脸红,易伤肝。


03

其实,不管你的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有多强,喝酒时有多千杯不醉,在喝进酒的那一刻,乙醇和乙醛都会对你的身体瞬间产生伤害,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尽量少碰或不碰酒。

当然,为了别人的健康,或者别为自己找麻烦,见到喝酒脸红或脸白的人,最好不要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