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赋基因检测”再度刷新育儿“内卷”新高度。有媒体报道称某家长为寻找培养孩子的“捷径”,花费1980元下单了一个涵盖智商、情商、运动、艺术4大天赋潜能的检测项目,其目的是“想早点发现儿子的天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

这位家长的理由似乎无可厚非,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但是“天赋基因检测”真的能成为孩子人生的“剧透”吗?好好研究一下,并非如此。

基因检测广泛应用在产前筛查、肿瘤用药指导、遗传病诊断、药物基因组检测等各种临床领域。儿童基因检测的初衷,是为疾病诊断筛查和预防,为孩子生命健康负责。然而当下的现实却与这一初衷大相径庭。一些商家借机推出每单价格400元到1万元不等的相关服务,宣称能够检测出基因与天赋之间的关联,进而助力家长“精准”育儿。部分检验机构涉嫌概念炒作,扩大基因与天赋的关联分析,有专业人士指出,许多检测机构并不具备检测能力,所谓检测只是商业项目披上了“科学外衣”(9月25日《工人日报》)。

想想也的确有些困惑,从采集口腔唾液,到进行皮纹检测,名目不一的检测方式或标榜能“量化”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等,或标榜可以检出孩子的逻辑思维、肢体运动水平等。为“人身健康”保驾护航的基因检测演变为了发现天赋的“成长密码”,靠谱吗?

任何一项基因检测,其科学性都是建立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以及研究数据上的,对于天赋基因来讲,还没有证据证明哪个基因与天赋有关。现行《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涉及基因检测的项目包括疾病相关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验,肿瘤分子生物学检验,用药指导的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天赋基因检测”并不在目录范围之内。诚然,每个孩子的基因各有千秋,但基因毕竟只是基础,它不是成长的唯一决定因素。一个人的成长是先天基因和兴趣、环境、教育等后天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问,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各行各业的精英,难道都是经过基因检测后才“精准”培养出来的吗? 为什么王安石笔下那个叫仲永的孩子拥有着强大的神童基因最后还是“泯然众人矣”?建议家长们再问问全红禅姑娘,她检测过跳水基因吗?如果没有教练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刻苦训练,她能在跳水比赛的舞台上技压群芳金牌闪耀吗?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就会出现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各种产品,检测内容从舞蹈到美术,从运动到音乐,五花八门。检测机构将其吹嘘的神乎其神,宣称只需用拭子在口腔内壁刮一刮,采集孩子的唾液样本,就能检测出包括逻辑思维、肢体运动、人际交往等40余项天赋能力。这与之前自媒体天花乱坠贩卖假期焦虑达到推销学科类课程教材的套路如出一辙。他们所宣称的所谓检测,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更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

在当前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天赋基因测序信息不透明之下,许多并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披着“科学”的狼皮进行商业欺骗,收割广大家长的“韭菜”。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不法商业机构以基因检测之名进行着不折不扣的违法活动,害人不浅。所以,我们呼吁,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严格审查基因检测机构及人员资质,重点关注基因数据信息的保密工作,在完善标准、规范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对于一些机构未经批准开展天赋基因检测,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依法叫停查处,净化市场秩序。消协、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发布消费提示,指出天赋基因检测缺乏科学依据,提醒广大家长勿信勿传更勿深陷其中。

早在2020年央视就曾曝光过天赋基因检测的骗术,但相关检测仍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还是有市场需求。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们的内卷焦虑助长了此类检测机构的“兴旺”发展,乱象横生。所以,我们也呼吁,广大家长们要冷静理智,擦亮眼睛,正确认识所谓捷径背后的真实面貌,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少一些急躁焦虑,多一些顺其自然;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同向而行。须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家长须给予的是陪伴与鼓励,而非以“智商税”博孩子成长之捷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