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以来,已经发生了不少MNC退货的新闻。

2月初,随着各大药厂先后公布2022年财报,MNC或多或少都对管线进行了集体性调整,据bioSeedin不完全统计,这些制药大厂们几乎砍掉40余个管线项目。

其中既有公司自研产品,也不乏外部合作产品。2月上旬,就有IL-12相关靶点的几款产品遭GSK、BMS等公司“退货”。

而随着2月下旬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布的财报,“退货潮”还在延续,其中,多款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终止引人注意。


诺华退货Intellia的CRISPR疗法

2023年2月23日,Intellia Therapeutic在其第四季度财报中宣布,合作伙伴诺华已结束镰状细胞疗法OTQ923 / HIX763的开发。

OTQ923/HIX763是诺华与Intellia合作开发的一种基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的造血干细胞(HSCs)疗法,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SCD)。该疗法将表达胎儿血红蛋白的基因导入患者造血干细胞,目前正处于1/2期临床试验研究。

两家公司最早于2015年12月签订了长达5年的研发合作计划,希望凭借CRISPR/Cas9技术加速CAR-T疗法以及造血干细胞疗法的体外开发。

2018年12月双方再次扩大协议,除了双方将继续致力于推进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外,还将诺华的LNP递送技术扩展到在研项目当中。


GSK退货多款TCR-T疗法

2022年第四季度,GSK先后结束了与三家细胞治疗公司关于TCR疗法的合作项目。

2022年10月24日,Lyell Immunopharm宣布,GSK退出了细胞治疗2.0联盟,结束了与其合作的实体瘤细胞免疫疗法项目。双方的合作从2019年10月开始,共同开发TCR疗法,原定合作时长为期5年。

紧接着,2022年10月25日,又传出GSK放弃了与Adaptimmune公司合作研发的NY-ESO TCR项目,双方关于该项目的合作于2017年开始。

2022年12月26日,GSK与Immatics关于TCR-T的合作计划也正式终止。

一方面,GSK经历了研发管线换帅,其研发策略必然有所调整;另一方面,也传递出GSK对TCR-T疗法的怀疑态度。事实上,GSK已经表示:正式终止在细胞与基因疗法方向的研发投入。


拥挤的CGT赛道

诺华公司并没有公布己方退货的具体原因。事实上,诺华已经有一款治疗镰状细胞病(SCD)的抗体药crizanlizumab(商品名Adakveo)。该药物于2019年获批上市,不过2023年1月底,初步临床结果显示其III期验证性试验失败,后续可能将要遭遇退市。

不得不指出的是,CGT赛道已经十分拥挤:就拿SCD赛道来说,已经有三家公司的两款产品十分接近上市。

2022年9月,Vertex Pharmaceuticals与CRISPR Therapeutics联合宣布,已经启动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疗法CTX001(exa-cel)的滚动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和SCD。

2022年12月,FDA解除了对蓝鸟生物SCD基因疗法lovo-cel的部分临床搁置。蓝鸟生物表示,虽然遭遇临床搁置,但蓝鸟生物仍然有机会在今年第一季度提交BLA。

此外,相关患者群体市场存量不大,增量也十分有限。不同于其他慢性长期疗法,CGT疗法具有“一次性”的特点,这意味着患者“治一个少一个”。

事实上,根据诺华财报,CAR-T疗法Kymriah销售额仅5.36亿美元,成为目前所有CAR-T中唯一一款营收下滑的产品。Kymriah靶向CD19,于2019年上市,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

根据Nature期刊的一篇综述,仅仅只是细胞治疗药物,2021年全球管线中就有2073种。

2021年6月,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clinical pipeline for cancer cell therapies 的文章,总结了全世界癌症细胞治疗临床研发管线、临床试验状态,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

该文章指出,截至2021年4月16日,全球共有2073种活性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管线,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572种,增长率为38%。

面对拥挤的赛道和日益减少的患者,难怪一些业界人士发出:”卖不动了“的感慨。

在研CGT疗法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或许将成为未来很大一个难题。否则,或许也会出现“药上市了,患者没了”这样令人尴尬的场面,耗费的无数经费也将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