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目前仍是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且病毒本身变异速度很快,传播能力极强。在科学家全力破解对付它的最佳方法的同时,我们应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政策,为最终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2019年开始的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一直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和人民齐心抗疫,尽最大努力保证了绝大多数人民的身体健康。

然而,由于病毒难以被完全消灭,不少同胞还是不幸失去了生命。

全球医学界目前公认,新冠病毒本身对所有人群普遍易感,但一些个体因素会影响到感染后的症状差异,对特定人群来说,病毒的破坏能力尤其明显。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有重症倾向的包括几个方面人群:

1. 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2. 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在临床当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3.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除了这些常见因素外,科学家们也发现不少年轻感染者,没有基础疾病也会发展成重症肺炎,因此,科学家们正试图找出除明显因素外的引发重症风险的基因因素。

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针对重症患者的基因研究项目中,来自重症监护死亡率遗传学研究组织(GenOMICC)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带领下,与英格兰基因公司展开合作,对来自英国224个重症监护室的7491名患者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将这些数据与其他4.84万名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以及另外1630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最终确定了与新冠肺炎重症有关的16种新的基因变体,这些变体影响患者的免疫反应或者与血凝能力和炎症强度有关。他们还证实,在以前研究中发现的7种基因变体也与新冠肺炎重症密切相关。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不同人种在新冠重症和死亡率上有较大差别,东亚人群相较于欧洲人群,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低,之前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的主要遗传风险因素是在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簇,3号染色体区域包含多个参与免疫信号转导、肺生物学和其他可能机制的基因。

这一遗传风险在南亚和欧洲人群中最高,而在东亚和非洲则几乎没有。因此,针对东亚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

2021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Cell Discovery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COVID-19 severity amo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大规模新冠病例,开展了全基因组水平遗传关联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群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遗传易感因素。以往在欧洲人群中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与新冠重症化相关的DPP9基因座(rs2109069)和ABO基因座(rs657152),也均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提示这两个基因座是跨人群的共同遗传因素。

星云基因已在基础健康能力检测项目中,添加了数个已被证实与新冠重症易感相关的基因位点,可帮助评估个体感染新冠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并警惕可能发生的重症风险,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新冠病毒目前仍是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且病毒本身变异速度很快,传播能力极强。在科学家全力破解对付它的最佳方法的同时,我们应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政策,为最终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