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基因工程疫苗,我国家兔产业不再“谈瘟色变”
“对兔产业来说,‘兔瘟’这个病是头号杀手。”
2020年4月,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在国内首次发现跨境、新发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这种2型“兔瘟”死亡率高达90%,病毒一旦传播开来,我国家兔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
“5月,我们已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应急评价疫苗,有望用最快的速度阻断2型‘兔瘟’在国内的传播。”江苏省农科院兔重大疫病防控创新团队王芳研究员告诉记者。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团队分离发现多个菌毒种,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兔瘟基因工程疫苗,实现家兔主要疾病的诊断、免疫、监测技术全覆盖,为我国的家兔产业问鼎世界第一做出重大贡献。
令兔农“谈病色变”的兔出血症
养兔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同时,我国也是养兔大国,年出栏量约6-7亿只,占全球的60%以上。
近年来,家兔养殖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特别是在新疆、甘肃、四川等西部地区,建设了很多大型养殖兔场,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起到重要作用。
“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这首“致富经”已在养兔人之间广为流传。
但是,有一种令兔农“谈病色变”的兔出血症,自1984年出现后就席卷全球。它的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一旦染病,兔子会在数天内死亡,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兔瘟”。
为了在短时间内抑制病毒的扩散,人们用最传统的灭活技术生产疫苗。兽药厂家将病毒注射到健康的兔子体内,兔子染病死亡后,将其肝脏肾脏等组织取出,研磨灭活后制成疫苗。
这种技术存在缺陷:一是制作灭活疫苗需要大量的活兔,仅我国每年就需要60万只兔子;二是生物安全性较差,因为在研磨粉碎过程中,带有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扩散,不能有半点泄露;三是这种方法不能规模化生产。
全球首个兔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获批
家兔与人类都属于哺乳动物,同样具有免疫应答功能。免疫系统会对体内或体外的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使得每个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特征性的抗原表位而被免疫系统“记住”。
为了解决灭活疫苗的问题,王芳团队设计构建了一个重组病毒,在这个新的病毒里,让兔瘟病毒保护性抗原得以表达。
“这个病毒名叫重组杆状病毒,它有个特点就是不感染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因此,对人类来说是非常安全的。”王芳说。
病毒生存必须要依赖于活体,用病毒制作疫苗首先要让它在细胞里不断复制。记者看到,科研人员在发酵罐里装满一种黄色的液体作为培养基,培养大量的细胞,然后把重组后的杆状病毒注入罐内,让病毒的细胞中大规模复制,最后将这些培养物灭活并制成疫苗。
2017年,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世界首个兔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终结了用兔感染组织制造疫苗的尴尬历史。
新型疫苗与2型兔瘟病毒赛跑
一波将平,一波又起。2010年,兔出血症2型(RHD2)首先在法国暴发,很快遍及欧洲,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与人类感染的新冠病毒不同,RHDV2的毒力与时俱增,死亡率已达90%。
2020年4月,国内某养殖场兔子突然大量死亡,王芳团队收到送检的样本后,通过基因测序比对分析,确认这是在国内首次发现新型兔瘟病毒——兔出血症病毒2型。
2型兔瘟病毒不仅毒性强,还能跨物种感染其他啮齿类的动物,对生态安全有极大的危害,目前还缺少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
但是,早在国内出现2型兔瘟前,王芳团队就紧跟国外兔疫病变化,进行了前期的技术研究,创建了2型兔瘟特异性诊断方法,获得RHDV2病毒抗原蛋白,在拿到国内染病兔样本后,他们迅速启动新型疫苗研制,并成为国内首批向农业农村部提交疫苗应急评价的单位之一。
“在1型兔瘟疫苗的研究中,我们健全了兔病防控技术体系,实现诊断、免疫、监测全覆盖,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测到2型兔瘟,并研发新型疫苗。”王芳介绍说。
同时,为了减少兔农养殖成本,他们还成功创制系列兔用疫苗,比如预防兔瘟、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的二联、三联疫苗,实现大病全保护和一针防多病。
目前,江苏省农科院正在研制新型兔出血症2价疫苗、新型消化道疫病疫苗、新型呼吸道疫病疫苗,并计划组建全国兔病监测、诊断和防控服务中心,持续监测兔病流行情况、快速精确诊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