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拓展,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发展加速演进,全球及我国细胞产业迅速步入发展快轨。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作为国内细胞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在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应用创新“多轮驱动”下,细胞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引领示范作用显著。面向“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将逐步进入裂变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将成为天津加快实现“制造业立市”战略目标、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关 键路径选择。


核心技术迭代加快, 细胞疗法前景广阔

从生物技术演绎进程及发展趋势看,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前沿热点,美国干细 胞临床研究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欧盟审核并获准上市干细胞产品 数量最多,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尤其在CD19、BCMA等靶点的临床研究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根据Clinicalt rials.gov(美国最大的临床试验 数据库)最新公布,截至2022年1月,世界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已 登记6065项,美国(2865项)、 中国(659项)、法国(378项) 稳居前三。目前,国内共有29个 干细胞新药项目获得国家临床默示许可,133家干细胞研究机构通过国家备案,重点以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为主要代表的综合性干细胞研究机构技术研发优势突出,已面向市 场授权大量干细胞专利。此外, 在新冠疫情催化下,干细胞疗法迅速站上“风口”,被国家列入 “三药三方案”重点发展领域, 与新冠治疗有关的18项攻关项目陆续获准,迎来高速发展战略机遇期。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产业发展蓄势添能

近些年,欧美日韩等重点国 家将干细胞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生 物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干细胞产业支持政策。

纵观国内,自2006年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干细技术 列入生物技术重点研发领域以来,国家、各部委及重点省市层 面支撑细胞产业发展的政策持续 加码,利好政策多点开花。

国家 “973计划”“86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 究重点专项”等系列重大科技政 策均对加强干细胞研究提出明确 要求,将细胞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1年底,国家及重点省市层面 出台支撑细胞产业发展的政策、 规划、方案将近百余项,仅2021 年密集出台相关文件达33项。其 中,深圳已率先完成产业立法,江苏、广西、河北、山东、云南、黑龙江5个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中均将干细胞发展作为核心内容。

2019年,天津出台 《滨海新区细胞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细胞与 基因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的发展 目标,为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临床应用需求井喷, 产业转化驶入快轨

在技术快速进步、政策红利加持及临床需求激增等多因素驱 动下,细胞治疗已完成概念验证及临床应用阶段,处于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爆发点。2017年至今, 全球成功上市六款CAR-T产品。2021年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 液)、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注 射液)两款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相继获准上市和成功临床应用,标志着国内细胞治疗产品作为药品上市的路径已完全打通。

上海瑞金医院利用CAR-T技术成功治愈 淋巴瘤患者,成为国内首例成功 案例。与此同时,由于细胞治疗 产品产能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中源协和、东富龙、泰 林生物、药明康德等诸多国内龙 头企业正加速布局细胞产业赛 道、扩大生产规模,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呈现“井喷”状态。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以 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产品将会大量上市,实现市场规模快速 扩张。


优势资源加速聚集, 区域竞争新力渐劲

当前,细胞产业发展正在重塑国内重点区域产业竞争格局。从细胞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看,江西“国际细胞谷”、南京“中国细胞谷”、海南博鳌医疗先行区、昆明高新区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等细胞产业聚集区加速建设,引领示范作用显著。

从干细 胞临床备案机构区域梯度分布看,北京、广东、上海处于第一梯队,浙江、山东、云南等地处于第二梯队,海南、河南、湖南等地处于第三梯队,梯队间差距日益缩小。从干细胞医疗企业区域集聚度看,上海、江苏、浙江 等沿海重点省市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上海企业数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

从干细胞治疗产业化成果分布看,北京、上海、山东、天津、广州、浙江、四川等七地均已建立脐带 血造血干细胞库,为干细胞由基础研究转向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综合而言,国内细胞产业优势资 源正加速向一线城市及沿海地区聚集,天津作为国内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产业化的发源地,正逐步释放巨大潜力,未来将加速迈入第一梯队前列,实现创新突破发展。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建设成效

自2019年天津首提打造京津 冀特色“细胞谷”以来,“细胞 谷”建设迅速步入快车道,不断取得新突破,细胞产业发展呈现 “全、尖、优、特”等特征。

一是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综合而言,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建设正处于起步期、发展期、拓展期“三期叠加”关键阶段,高新区、经开区两大核心试验区正式挂牌,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细胞生态园、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诸多专业化细胞产业承接载体高标准建设推进,初步构建 了“一核、两区、多园”产业空 间雏形。从产业区域布局看,各功能区特色化发展态势明显,经开区侧重基因治疗领域,高新区突出细胞治疗领域,保税区专注基因和细胞技术工业应用,小区域内专业集中、大区域内分工协同的产业布局特点初步显现。同时,依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合源生物、中源协 和等为主体筹建的全国首个自贸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获批成立,“细胞谷”产业布局进程加快。

二是产业链条补强固延。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已初步形成 包括“提取—存储—质检—研发—应用—物流”的细胞全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及竞争优势。产业链上游环节,拥有全球第一个商业化间充质干细胞库、全球第一个胎盘造血干细胞库技术和我国最早“官宣”、 全球规模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 胞库。产业链中游环节,引育聚集了一批细胞领域龙头企业,中源协和拥有全球领先的细胞核心 技术及全国性细胞资源存储网络,合源生物自建的CAR-T细胞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康希诺自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国产化示范线、 凯莱英-瑞博合资共建的小核酸药物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已陆续投产。产业链下游环节,中国医学 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获批成为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

三是优势资源加速集聚。

依托政府重点扶植及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京津冀特色“细胞谷”技术创新驱动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一实验室”(细 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两基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医学科 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三中心”(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 心、工程创新中心、细胞药品监 管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速;发起成立了华夏干细胞联盟、天津干细胞开发与应用协会等机构,集聚了一大批相关领域人才,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在创新载体方面,拥有亚历山大孵化器、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国家A类优秀级孵化器。天津市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细胞领域创新型产业集群。

四是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据统计,国家新药审评中心受理的干细胞新药品种50%以上源自天津,尤其是在CAR-T免疫细胞、干 细胞、基因治疗、疫苗抗体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合源生物自主研发的CNCT19细胞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审批,并获批中国北方地区第一张细胞药物生产基地《药品生产许可证》;昂赛细胞已获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批件3项;康希诺自主研发的“克威莎”新冠疫苗已 获批附条件上市应用,吸入型新冠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旷博生物打破了国外对流式诊断试剂的长期垄断局面,实现了高端流式诊断剂国产化。

五是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自 《滨海新区细胞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方案》出台至今,滨海新区已连续三年对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推动重点任务逐项落地。与此同时,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建设发展也相继被写入天津市 “十四五”规划、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2022年最新出台的《天津滨海高新区关于促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鼓励办法》则重点聚焦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产 业链培育、科研平台建设、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强化资金支持,鼎力推动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