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什么是「基因异常」 「基因变异」 「基因多态性」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由 TAGC 四种核苷酸编码组成,就像计算机程序代码由 01 两个数字组成一样,TAGC 不同的组合,经过翻译加工形成了生物不同蛋白、细胞、组织结构。
一、基因异常
白血病基因异常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基因异常
如染色体丢失或断裂导致该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功能丢失;染色体断裂后与另一基因拼接形成新的融合基因,产生基因功能异常等等。染色体异常可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FISH)来检测。
2、大片段基因丢失或重复等
如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有 IKZF 基因大片段的缺失预后不好。可结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基因测序仪来检测分析。
3、融合基因
原来的两个基因断裂,重新拼接形成融合基因。目前,很多融合基因已经成为独立的急性白血病类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 ETV6-RUNX1 融合基因的预后好,化疗治愈率高达 90% 以上。过去,想要一次检测多种融合基因,临床上多采用多重巢氏 PCR 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已知的融合基因,而且如果设计的试剂与患者融合基因断裂点不相符就检测不出来,所以漏检率很高。目前已经采用二代测序方法(NGS)检测融合基因,几乎可以检测出检测范围内的融合基因。
融合基因几乎只存在于白血病细胞上,初诊或复发时筛查出的融合基因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以后用实时定量 PCR 监测残留白血病,或者深度测序定量,敏感度可以达到 10 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10 万或百万个细胞中有一个白血病细胞都能检查出来。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监测白血病融合基因,来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基因变异
基因变异既往称基因突变。近年来,学术界统一将「基因突变」改为「基因变异」,因此,以下统一称为「基因变异」。基因变异是指的是一个人的基因上单个或者多个核苷酸序列改变,和正常人不一样,包括核苷酸缺失或插入、 扩增、复制等。检测基因变异的方法主要有一代测序及二代测序(NGS)方法。一代测序法(Sanger 法)的测序长度可达 600-1000bp, 是目前测序方法中读长最长的,但 Sanger 测序法的检测灵敏度有限,对于单个核苷酸点突变的检测灵敏度为 10%~15%,也就是说,白血病细胞比例需要在 10% 以上才能用该方法测出。此外,一代测序法慢,很难一次检测大量的基因。
NGS 又称为高通量测序,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运行成本等突出优势,可以较快检测出几百种甚至全基因测序,对 DNA 和 RNA 序列进行分析。NGS 一次筛查很多白血病基因可以发现一个患者携带的多种基因变异。同样是急性白血病类型,不同患者携带的基因变异种类及组合、频率可能很不一样,它们可以预测白血病的预后、指导靶向用药。治疗后可用 10 万层以上的深度测序定量这些变异基因,可以判断疗效,帮助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甚至治疗路线。由于 NGS 大量用于临床指导治疗,患者有大量的问题,后面会较详细的分析。
5、基因表达异常分析
多种恶性肿瘤是由于原癌基因或转录基因激活所致,表现为原癌基因或转录基因定量明显升高,如 WT1 等。所以一些单位会做这些原癌基因的定量来监测白血病治疗的疗效。
6. 基因调控分子异常
基因表达(从基因到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会受很多调控分子的影响,如 microRNA、表观基因的调控、组蛋白的修饰等。如果这些调控分子异常,也会导致最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功能的异常。
7. 基因拷贝数的变化
一些患者的基因拷贝数明显异常或基因表达谱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关系。临床上可以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与检测来分析基因拷贝数的变化。
二、「基因变异」与「基因多态性」
在临床上,很多医生及患者容易将「基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混淆,导致对报告错误解读,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以人的身高为例,正常人的身高从一米四到两米都是正常范围,这就是「多态性」。但如果一个人长到两米七,或只有一米,可能就是「变异」了。基因检测报告一定要区分开「变异」和「多态性」。这是因为,基因的多态性,是说同一个基因在不同的正常人身上可以不一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都没有关系。因此,对于基因多态性,一般不用管它。而恶性肿瘤一般都是染色体和/或多种基因异常导致的。简单的说,基因多态性是正常基因,而基因变异是不正常基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