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让基因(核酸)检测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行业龙头华大基因,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基因测序的龙头,上市以来业绩并不突出,这背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

基因检测这个行业在2015-2017年的时候非常火,随便一家公司只要带上肿瘤检测的概念,估值就可以被炒得很高,而华大基因是我国基因检测(更多的产品用的技术是高通量测序)行业的龙头,第二大则是贝瑞基因,另一家公司达安基因更多的是用PCR检测。

翻看基因检测公司的年报,检测产品很多,覆盖的面也很广,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基因检测业务范围

(一)生殖健康

这是基因测序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类别了。

主要有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就是测唐氏儿风险的检测,这和医保的早、中、晚唐用的方法不一样,大家不要混淆了;还有其他的遗传性疾病检测(耳聋、SMA等)。

经过这几年临床的实战,现在的NIPT有望逐渐成为唐氏综合征的主流筛查方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期望在产前阶段可以检测更多遗传性、发育性疾病,NIPT未来有望逐渐从仅仅检测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扩展到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部分明确的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甚至单基因遗传病。


(二)肿瘤检测

肿瘤的市场之大,我们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行业正在以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逐步从单一癌种、单一基因检测、单一药物,向跨癌种、多基因检测、多用途、多种药物治疗方向发展,多基因泛癌种基因检测成为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不过,这方面还是以用药指导和靶向用药的检测最有临床意义,而前几年很热门的早筛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技术突破才行。


(三)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

从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开始,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的成本急速下降,测序读长越来越长,通量越来越大,以及以单细胞测序、stLFR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多组学数据积累速度加快。

高通量测序技术促进生命进入数字化时代,基因组合成技术赋予了人类探索生命本质并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在医药、化工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杂疾病、农业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

华大基因合成平台同时广泛服务于全球科研客户例如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及工业客户Amyris等。


(四)感染防控

以病原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较于早期的分离培养、免疫学、PCR和基因芯片等检测技术,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具有检测范围广、无需预先培养样本、检测通量高、可检测未知微生物的综合优势,高通量的缺点就是成本会比PCR高一些。

而华大基因是国内率先开始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病原检测相关产品研发的企业。


(五)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是2015年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来的观点,精准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精准治疗。但反应到具体产品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的神秘了。

全外显子和全基因组的测序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个人所有的基因表达,针对自身的表达来干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治疗,这需要大数据平台,临床数据等支撑。

但现有较为明确和成熟的一些临床应用只有生育、肿瘤、感染等方向的跨组学检测及诊断。


二、华大基因

华大基金成立于1997年,创始人之一汪健提出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以及政策和财力上的支持。

公司主要重大事件如下:

2010年,华大基因购买了Illumina公司的128台HiSeq 2000测序仪,成为全球测序通量最大的基因组中心;

2013年,华大基因以1.176亿美元完成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公司)的全额收购;

2015年12月,华大基因于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公司。


华大基因的业务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类是提供临床检测及科研服务,属于服务类;

第二类则是购买其关联公司的设备,然后再对外进行销售设备和配套检测试剂。

两大类的业务占比约为4:1的比例。

华大基因在同行里算是比较有争议的。

一方面,公司对开展优生优育的策略是在部分省市通过向公众免费开展NIPT检测来获取整个省份的订单,然后和政府之间定一个结算价;又或者是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向省市提供检测服务来扩展自己的市场。

这种商业模式是比较激进的,虽然可以很快拓展市场,但也会导致自己的毛利下降。2016至今,公司每年的毛利率都是下降的,并且这部分的收入占整体比重为42%。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称华大是中国基因测序的“黄埔军校”,许多基因检测公司的创始人以前都来自华大,比如行业第二的贝瑞基因以及安诺优达的高管等等。

华大基因的仪器和配套试剂销售,则是通过销售集团下华大智造研发生产的BGI设备和试剂。

前文提到华大基因收购了CG公司后,开始大力发展上游的测序设备,主要帮助医院或者第三方建立一个完整的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并提供具有CFDA资质的试剂和设备。

简单介绍一下,“火眼”病毒检测实验室是华大在国内抗疫一线奋战过程中,总结出的成熟的、高通量、自动化、可订制的病毒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华大基因官方公众号的消息,“火眼”模式已成功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落地,大幅提升了相应国家的核酸检测能力;

其中塞尔维亚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2倍,澳大利亚提升至3倍,文莱提升至4倍。

目前2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70多座“火眼”实验室已启动或在洽谈中,预计总日检测通量超过30万例。

通常而言,检测公司一季度是全年收入最低的,主要是由于大家回家过年,再加上2月份时间较短等因素所致。

消费支出方面,由于华大基因开展的业务种类多,不像贝瑞那么“专一”,也导致了期间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率高于贝瑞。

研发投入方面,基因测序是需要不断申报试剂盒才能进入临床的,所以研发投入也会增加。

首先,基因检测这个行业的客户主要是医院、代理和少部分个人,所以和医院结算的账期一般会很长。

华大基因近80%的业务是通过直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近三年在不断拉长,分别为122天、146天和159天;

回款时间很慢,导致存货周转也在加长,近三年分别为42天、60天和80天;

但应付账款周转倒没什么变化,这也意味着公司前期需要垫付大量资金。

其次,公司ROE也因为净利率的下滑而逐年下降。

再有就是华大基因在上市公司体外的公司较多,为了维持各公司的运作,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都需要资金。2019年在控股股东层面,子公司层面又做了较多的资本运作,比如引入外部投资机构、出让股份等等。

目前控股股东的质押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是已经非常高了。

国家基因库也是依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的,数据库、市场规模、样本量和研发实力都在全国数一数二。所以总体来说,华大依然还是中国基因测序的龙头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