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不婚不育,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应该是一个大家常常讨论和提起的话题。大家常常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压力大,或者物质生活丰富后追求个性生活,独立自我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大家提升自己的视角,从广泛的时间尺度角度看的话,丁克、不婚不育的现象,其实是大自然、社会在从基因层面淘汰极端自私的人。

我们的世界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尤其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科技爆炸式发展,生活方式根本性改变。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同时,精神需求却相对变得匮乏。过去几千年来,以家庭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和方式使得生育孩子是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因为谁家的孩子多,劳力就更多,家族就更兴旺,就更容易发展和生存。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愿意生育孩子的有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出于本能,真正愿意传承和喜欢孩子的,而另一部分只是为了有利可图,生孩子是为了一种投资和回报。所以在如今生活方式和经济构成快速变革的时代。生育孩子变成了一个投资高,回报却不明显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那种基因骨子里把生育作为投资和回报的人没有了生育的动力,也就变得想当然。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部分人的相关言论:网上大致分为4种。一种言论是养孩子怎么怎么辛苦,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抱怨了很多,告诉大家如有来生,不婚不育;另一种言论是我至今未婚,一个人怎么好,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底下一堆网友跟帖,说这是活明白了,活得真通透;更有某著名主持人给大家算了一笔养孩子的精细账,说养一个孩子多么多么不划算;也有某著名歌手说这个世界太苦了,空气污染了,人也不好等等,不想带孩子来体验这个不好的世界。诸如此类的言论,大量流传于网上,洗脑着我们的年轻人。

其实我们把这些言论综合起来,仔细推敲分析,持这种言论观点的人,一种是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一种是消极悲观的抑郁言论。在这样人人自媒体,缺乏主旋律宣传的时代,这样的悲观主义思潮逐渐的在人群中发酵,与那些含有悲观,自私,无能的人的基因产生共鸣,从而让这部分人自绝其后。

所以当这部分人得意洋洋的夸耀自己看得透彻,活得明白的时候。大自然则对其轻蔑的笑着,就是要淘汰你们这样极度自私的基因。因为最终一个物种要保留下来的,只有那种积极向上,充满对后代爱的个体和基因。也许从历史和时间的尺度上去看,经过多代之后,选择和留下的依然是那种愿意生育,积极向上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