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研究报告:核心技术铸就壁垒,产品优势抢占基因测序仪市场
1、 华大智造:国内测序仪领军企业,开启国 产测序仪时代
1.1、 公司为国内测序仪领军企业,核心人员具有多年行业 经验
华大智造是国内测序仪领军企业,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局面。公司自 2016 年成立以 来,完成了对美国 COMPLETE GENOMICS(CG)收购后的整合工作,以其技术为 基础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掌握了基因测序、文库制备、实验室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 核心技术。公司陆续推出 BGISEQ-1000、MGISEQ-2000、DNBSEQ-T7 等测序系统, 在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的前提下,建立了全系列多型号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在不同应 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此外,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大力发展, 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全球业务布局。2021 年,华大智造入选《麻省理工科技 评论》“50 家聪明公司榜单”,及 2020 年胡润中国 500 强民营企业排行榜。华大 智造作为国内测序设备制造标杆企业,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全球 领先地位,是全球少数能实现临床级高通量测序仪量产的企业之一。在高通量测序 仪领域,华大智造与 Illumina、ThermoFisher 两家老牌测序设备制造商形成了有 力竞争,打破国内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管理层具备深厚行业背景和管理能力。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 华大智造董事长汪建通过智造控股、华瞻创投合计持有公司 47.07%的股份,股权 结构集中。汪建先生在基因测序行业中有 30 余年的行业经验,也是基因测序行业 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牟峰、总裁余德健等,是全 球一流科学家及精通行业的管理者,深厚的行业背景和管理能力将为公司长远发展 提供有力保障。
人员年轻化专业化,股权激励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华 大智造在职员工总数为 2050 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合计占比超 60%。 员工构成年轻化,超 90%的在职员工年龄处于 40 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 占比超 37%,人员结构年轻化,专业化。上市前,公司多次制定股权激励计划。2018 年 10 月,红筹控股架构搭建完成后,Cayman Co.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股权激励方 案的议案,增发后拟用作股权激励的股权比例为 35%,激励对象共计 111 人。2020 年 10 月,公司召开董事会,并计划期权授予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 人员、核心业务人员共计 117 人,并设定三年行权期,充分调动骨干人员的积极性, 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基因测序仪板块全面布局,横向发展实验室自动化业 务
基因测序仪与实验室自动化为公司两大主要业务。公司在基因测序仪领域拥有深厚 的技术积累,主要产品覆盖包括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测序配套试剂、数据处理 系统等,已实现从文库制备到数据分析的测序业务全流程商业化应用布局。在此基 础上,公司拓展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推出包括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实验室自 动化流水线、样本处理试剂耗材等产品。公司还积极探索如细胞组学解决方案、远程超声机器人、BIT 产品等多场景新业务板块,立足测序产业链上游并不断进行拓 深拓宽发展。
复盘公司 2018-2021 年的营收情况, 2018-2019 年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处于公司 营收的核心地位,2020 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公司根据社会形势迅速做出反应,积极 开展实验室自动化板块业务,在新冠影响导致测序仪业务推进受阻的情况下,仍通 过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保证了高额营收。新业务板块1方面,业务成长动能强劲,从 2018 年营收仅 1300 万元快速增长至 2021 年营收超 4 亿元,进一步了拓宽公司横 向疆域,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1.3、 营收稳定增长,经营管理效率提高
公司营收稳定增长,利润水平快速恢复。得益于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 2017-2021 年总营收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复合增长率达 48.8%。营收的快速提 升一方面得益于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带来的测序仪及实验室自动化设备需求的增加, 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在面对新冠疫情这一突发情况时快速转换主推业务,抓住核酸 检测市场稳住营收。从利润上看,公司 2019 年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与研发投入 大幅增加和 2019 年测序仪器销售收入同比上升时部分毛利率较低产品的占比升高有关,导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此后公司利润水平迅速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与收到了 Illumina 专利诉讼赔 款有关。
规模效应摊薄费用率,经营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在 2018-2021 年间,公司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持续上升,但同比增速明显趋缓,研发费用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财务费 用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起伏较大。随着主营业务的拓展和成熟,规模效应逐渐发挥, 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2019 年至 2022 年前三季度,四项费用合计占营收 比例为 65.43%、61.65%、50.24%、40.98%,占比最大的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合 计占比为 47.19%、45.85%、31.18%、28.04%,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规模效应 显著。
2、 多重利好催化,测序行业进入发展“快车 道”
2.1、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迅速,上游具有较强议价能力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迅速,有望取代传统手段成为临床诊断新标准。基因测序属于分 子诊断技术的一种,能够从血液、唾液等体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从而预测个 体的行为特征以及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以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虽然目前很多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还是以传统手段为主,以胃癌为例,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化学发 光加持的免疫检测手段结合胃镜以及组织切片检测为胃癌确诊和分型的金标准,但 在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基因测序技术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中下游企业如华大基 因、和瑞基因、燃石基因、艾德生物等,都在积极联合科研院所和医院,开展大型 临床前瞻性队列试验项目,发现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完善伴随诊断或早筛产品 Panel 的设计,改善产品的精确度和灵敏性。我们预期随着分子诊断临床数据的进 一步积累,诊断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叠加测序成本的下降,基因测序产品有望成 为临床诊断的新标准。
基因测序产业链中下游竞争较为激烈,上游具有较强议价能力。基因测序产业链上 游包括基因测序仪器和试剂耗材生产供应商,中游是测序服务提供商,下游是终端 应用场所和单位。由于上游的仪器设备制造领域集多种交叉学科于一体且研发周期长,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议价能力较强,而中下游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上游国外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占据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市场,国内布局自主研 发国产测序仪的企业也在增多,产品开发较为领先的高通量测序企业有华大智造、 真迈生物、赛纳生物等。行业中下游主要分为科研应用和临床应用,其中测序仪在 科研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肿瘤早筛、伴随诊断、生殖健康和病原微生物检测等 领域的临床应用中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迅速,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快速扩张。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迅速,根 据 BCC Research 的数据,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由 2010 年的 24 亿美元快速增长 至 2019 年的 156 亿美元,复合增速在 20%以上,2021 年市场规模超过 200 亿美 元。国内测序市场也由 2010 年的 7 亿人民币增长到 2019 年的 110 亿人民币,复 合增长率超过 30%,按此趋势,有望在 2022 年超过 200 亿人民币,我国测序行业 复合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具有显著发展潜力。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全球测序仪及耗材市场正以将近 20%的增长率快 速增长,预计 2030 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 245.8 亿美元,中国 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也将达到 303.9 亿元人民币。
2.2、 美国市场:技术迭出、政策跟进、资本注入,测序市 场群星璀璨
美国测序设备行业发展历程相对较长,已在技术产品、政策、资本投入等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对美国测序仪行业情况的分析将为国内测序仪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
2.2.1、技术迭出促发展,美国测序仪行业群星璀璨
技术产品迭代不断,美国测序仪行业群星璀璨。美国作为基因测序产业链发展最快 的国家,在上下游领域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在测序仪行业发展中,最先出现的是 以美国 ABI(后被并入 Thermo FisherScientific)为代表的一代测序仪企业。1986 年 ABI 便推出了首台商用自动测序仪 Prism307,随后又陆续推出系列测序系统, 但由于一代测序技术成本较高,并未获得较大的商用市场。紧接着二代测序技术推 出,其高通量、自动化、准确率较高的特点使其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 Illumina、Thermo FisherScientific 等二代测序企业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布局抢占 市场,推出的二代测序仪已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行业,且一直保持稳固的行业领先 地位至今。其中,Illumina 作为绝对的市场领导者,自 2007 年收购 Solexa 进入测序仪行业,便以全通量、全应用领域快速占领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仪供应 商。随后,第三、四代测序技术陆续推出,代表性的三代测序仪企业 Pacbio,四代 测序企业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ONT)的产品初期在测序数据质量等 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但是目前通过深度测序以及算法校正,相关性能已有较大提升, 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扩大。因此目前整个美国测序仪市场中,呈现出二代测序 Illumina 一家独大,三、四代测序竞相发展的格局。
2.2.2、政策跟进,助力测序下游应用及推广
监管条例逐步加强,产品上市审批流程优化。在美国,测序行业相关产品的上市以 及行业监管条例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下的器械与放射健康中心 (CDRH)进行审核监督。针对测序以及测序仪行业,FDA 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指南,对各应用场景的高通量测序适用性进行解释,进一步推动 NGS 测序技术在 下游应用。同时,FDA 在加强 LDT 监管、简化基因测序仪上市申报审批流程等方面 也有相关政策出台,进一步规范了行业。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对 于测序技术的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早在 2014 年,NIH 向 8 个研究团队投入 1450万美元的资金,以资助其研发包括纳米孔测序技术、微流控技术在内的多种新型测 序技术。美国作为全球测序行业先行者,其与测序相关的政策规范值得借鉴。
2.2.3、资本助力,后进者不断涌入
测序仪行业虽然前期投入较多、研发周期较长,但一旦技术实现应用落地便能带来 丰厚回报,在美国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虽然目前头部企业 Illumina、Thermo Fisher 等占据先发优势,但由于行业中仍存在测序成本较高等市场痛点,在资本助推下依 然有许多后来者涌入市场。如在 2022 年 5 月,Ultima Genomics 获 6 亿美元融资 助力其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开发,其推出的新型高通量测序平台,可提供成本低至 100 美元的全基因组测序,而目前的测序成本约为 1000 美元。预期在资本市场的助推 下,这批初创测序设备制造商或有望打破当前市场格局。
2.3、 国内市场:技术赶超、政策助力、资本入场,测序仪 行业发展正当时
根据前文对美国测序仪行业发展历程回顾,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行业格局上, “以二代测序为主,三四代为代表的新兴测序技术和公司迭出”;行业政策上,“积 极推动测序技术创新发展但在流程上也会加强监管”;资本支持上,“资本倾向于 鼓励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加入竞争,打破既定市场格局”。在对中国测序仪行业发 展历程复盘中,也可以探寻到类似的线索。
2.3.1、华大智造抢先领跑,国产测序仪行业蓄势待发
华大智造领跑行业,三四代测序逐步发展。相较于美国,我国测序仪行业发展较晚。 2013 年,华大智造为节约成本,避免上游“卡脖子”现象,收购了美国上市测序仪 公司 CG,我国测序仪行业由此正式开启。目前国内的测序仪市场以 Illumina 和华 大智造为主。此外在二代测序仪领域开发较快的还有塞纳生物、中科紫鑫、华因康 基因等,还有部分企业以 OEM 方式推进测序仪业务,如贝瑞和康与 Illumina、达 安基因与Thermo Fisher合作开发测序仪等。三四代测序仪整体发展相对更晚一些, 市场上备受期待的有专注于单分子基因测序仪研发的真迈科技和已推出国内首台量 产型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仪的齐碳科技。综合来看,我国测序仪行 业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国产测序仪行业蓄势待发。
2.3.2、政策东风,测序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布局,测序仪行业迎来政策红利。2014 年 3 月,当时的国 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 结束了基因测序行业的无规范状态,基因测序行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近年来,国 家出台多项政策,助力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启动多项国家级大型基因组 测序项目,加速推进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发展测序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等。同时在 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2.3.3、资本入场,国内测序仪企业获得较多支持
测序行业中上游企业获较多关注,资本加速测序设备行业发展。近几年来,大量资 本进入基因测序行业。以全球基因测序领域融资最高的十家公司为例,肿瘤早筛公 司 Grail 获得 20 亿美元融资位列第一,二代测序仪制造商华大智造总融资 12 亿美 元紧随其后,纳米孔测序公司 Oxford Nanopore 获 9 亿美元位列第三。融资额排 名前十的公司中,测序仪相关企业获得资本较多的关注。国内许多初创公司也相继 获得了大额融资,例如赛纳生物、齐碳科技等。资本的涌入将为测序仪行业注入新 动能。
2.4、 横向对比:测序仪行业竞争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2.4.1、测序技术多点开花,二代测序仍为市场应用主流
二代测序目前仍为市场应用主流。在目前的主要市场中,二代测序技术仍为主流, 如肿瘤场景的基因 Panel 仍以检测不同基因的多种突变位点为主,其往往位于不同 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因此二代测序更具优势。以“长读长测序”为特点的第三、四 代测序技术在复杂基因组组装、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碱基修饰信息检测、单倍体 型构建、全长转录组测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准确度和成本控制方面仍 有很大优化空间,并且短期内尚没有明显的技术创新可以让测序成本下降至与“短 读长测序”(即二代测序)接近水平。此外,二代测序企业也在探求新的技术路径, 如 Illumina 在 2022 年 J.P. Morgan Healthcare 大会上公布了一项代号为 Infinity 的全新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计算机处理算法用于高精度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长读长工 作流程,完全自动化并实现了与边合成边测序技术和设备的无缝兼容。我们认为二 代测序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仍为市场主流测序技术。
2.4.2、测序仪行业竞争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Illumina 占据全球测序设备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基因测序行业设备及试剂耗材提 供商主要包括 Illumina、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华大智造、Pacific BioSciences 和 Oxford Nanopore 等,以 Illumina 、Thermo Fisher 和华大智造为代表的二代 测序仪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以 Illumina 为代表的桥式 PCR 扩增与边合成边测 序结合的技术路线、以 Thermo Fisher 为代表的乳液 PCR 扩增与半导体测序结合 的技术路线和以华大智造为代表的 DNA 纳米球与联合探针锚定聚合相结合的技术 路线,三大技术路线在基因测序领域主要技术参数上各有特点,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从市占率上看,Illumina 的市场份额最大,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2020 年发布的市场报告,Illumina 在 2019 年测序仪行业的销售额市占 率为 74.1%,相关业务收入 30.68 亿美元;Thermo Fisher 紧随其后,市占率为 13.6%;华大智造凭借自身测序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市场占比稳步扩张,与 Illumina 和 ThermoFisher 等形成了竞争格局,2019 年三家企业市场占比总和超 90%。
中国测序仪行业竞争围绕华大智造与 Illumina 展开。由于中国测序仪行业相较海外 发展晚,目前中国测序仪市场仍以二代测序为主导,以真迈生物和齐碳科技为代表 的三四代测序仪尽管已有发布,产品尚需打磨,而国产二代测序企业中仅有华大智 造具备量产临床级高通量测序仪的能力。因此,中国测序设备行业的竞争主要围绕 着华大智造与 Illumina 展开。
3、 牢牢把握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 占有率
3.1、 高研发投入构筑专利护城河,核心技术优势凸显
3.1.1、高强度研发投入,构筑核心专利技术护城河
研发投入维持高强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测序仪行业作为测序产业链的上游,研 发生产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华大智造从创立之初即重视技术开发积累,并持续保 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力图构筑技术护城河。公司研发费用从 2018 年的 2.5 亿增长 至 2020 年的 7 亿元,2018-2021 年平均研发费用率为 23.8%,超过 Illumina 同期 的 21.05%,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
核心专利全面保护布局,新业务已开始相关技术储备。华大智造对高通量测序核心 技术专利进行了全面保护布局。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取得 主要专利共计 475 项,包括 217 项境内专利与 258 项境外专利,构筑了强大的专利 护城河。从公司各项专利的权利人分布角度看,境外专利权人以 CG US 为主,境内 专利权人以华大智造为主,二者合计占比近 70%。昆山云影是华大智造一级子公司, 专注于医疗机器人及智能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公司 9%的专利,体 现了华大智造在后续新业务的拓展上已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专利保护期限较长,较 Illumina 具有更大优势。从专利申请及到期时间上看,华大 智造的境内专利数量从 2014 年开始呈现较高的增长,主要是完成了对美国 CG 公 司收购的缘故。2014-2018 年是境内专利申请的集中时期,公司在 CG US 的专利基 础上进行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对于新业务的专利布局也始于此时。公司的专利有效 期限大部分为 20 年,在 2028 年前后才开始有较多专利陆续到期,相较于 Illumina, 公司的专利保护期限更长。
3.1.2、DNBSEQ 平台凸显技术优势,测序性能优异
华大智造凭借技术优势,打造独特的 DNBSEQ 技术平台。在持续多年的高研发投 入下,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凸显,已形成独特的技术路线,在基因测序领域已形成以 “DNBSEQ 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等为 代表的多项源头性核心技术,其中最为核心的是 DNBSEQ 测序技术平台。市场上现 有的高通量测序仪都需要通过常规 PCR 扩增来放大测序信号,但同时也会带来较高 概率的错误累积。华大智造测序仪的显著不同是应用了 DNBSEQ 测序技术,通过对 文库单链环形化处理后进行滚环线性扩增(RCA)形成 DNA 纳米球(DNB),由于 每次扩增都以最原始 DNA 为模板,同时使用保真性极高的聚合酶,有效避免了 PCR 扩增中错误指数积累的问题,大大提高测序的准确性,在低频突变检测等测序精准 度要求高的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且 DNB 测序技术会降低测序重复序列,减少 数据浪费。DNB 测序平台可以用较少的测序数据通量满足样品的测序要求,进而降低测序的成本。此外,DNBSEQ 技术与规则阵列芯片技术结合,不仅能提高数据获 得的效率与精准性、稳定性,更使得成像系统和测序芯片得到最大化利用。
3.2、 供应链力图自主可控,产品组合实现全通量布局
3.2.1、低中高测序通量全面布局,覆盖各类应用场景
产品组合实现全通量布局,满足各类客户不同需求。华大智造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专 利覆盖了高通量测序各关键步骤(文库制备、测序反应到数据分析)和关键硬件仪 器设备(样本处理系统和基因测序仪)等领域。依靠自身技术平台,华大智造推出 了从中低通量测序仪(DNBSEQ-E25)到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 系列)全 线产品,覆盖各类应用场景,与国外巨头 Illumina 公司的全产品线形成对标竞争。
3.2.2、原材料境外供应链依赖度下降,加快零部件国产替代布局
以 MGISEQ-2000 为例,一台基因测序仪的硬件系统主要可分为光学模块、电子与 器械自动化模块、生化流体模块和软件操控模块。试剂耗材包括两种类型,一类为 文库制备试剂等不包含测序芯片的试剂耗材,另一类为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通用 测序试剂套装和测序芯片。
培育国内供应商,原料器件境外购入依赖度逐步下降。为保障供应链渠道安全,公 司逐步挖掘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供应商同时加快原料自产布局。试剂原料方面, 2020 年开始,公司对试剂产品原材料中的酶和 dNTP 已从外购模式转为外协生产 的模式,不存在关键试剂原料受限于国外供应商的情况。关键零部件方面,目前公 司只有部分原材料如光学器件的微弱信号探测器、机械组件中的高精度振荡机械组 件、自动化器件中的机械臂和晶圆较少采购自境内。2019-2021 年,公司向境外采 购的这四类材料占向境外采购的总金额比重分别为 9.87%、3.23%、10.17%和 9.84%。其中,公司向美国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光学器件、流体器件和晶圆,占该 三类物料 2019-2021 年境内外采购总额的 41.44%。为解决潜在的原材料进口依赖 风险,华大智造正积极寻找国内供应商。以公司对美国主要采购的原材料光学器件、 流体器件和晶圆为例,三类原材料 2019-2021 年境内采购比重已经逐步提高,其中 光学器件在境内具有较多的后备供应商,公司目前已经与部分境内供应商达成合作, 2021 年-2022 年境内采购比重较 2019 年已有明显增长;流体器件方面,2020 年公 司境内采购金额已高于境外采购金额;晶圆方面,近几年部分境内后备晶圆供应商 已对公司小批量供货,2021 年公司加大了境内采购比例,正逐步减少对美国供应商 的依赖。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已实现超过 80%的零件国产化,随着国内高科技制造 业的投入和发展,预计仪器零件国产化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可 控。
3.3、 依据细分市场制定推广策略,灵活推进业务开展
测序仪板块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推广策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测序产品的市场表现。 公司根据下游客户的不同,将测序仪板块进一步分为科研领域、临床领域、其他领 域三大市场,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具体特点,推行不同的业务拓展策略。
3.3.1、科研领域:综合打造优质科研环境,高性价比推动平台切换
科研领域客户是华大智造最大一类客户群体,其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科研客户和科研 服务客户。传统科研客户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这部分客户更关注合作公司 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服务以及产出实验数据的稳定性。科研服务客户指提供 科研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如诺禾致源、安诺优达等,这部分客户相对更注重性价比。
针对传统科研客户:发挥产品线集成输出能力,打造优质科研环境。学校客户作为 集中的科研数据产出场所,具有迫切的科研环境建设、数据产出管理和科研人员培 训需求。基于此,华大智造为高校提供优质的测序平台服务,并联合其他产品线打 造多组学研究智慧实验室、科研样本自动化管理平台、科研大数据的管理平台、教 育实训智慧实验室等方案。科研院所用户是另一类重要的传统科研用户,通常有国 家级大人群队列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需求,对于这类需求,公司全面发挥硬件及软 件平台带来优秀的测序、存储、计算能力提供相应服务,在服务国家重要科研项目 开展的进程中也把握了该类型项目的可观营收。2022 年 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 出的以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方式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进一步 辐射到高校领域,国产替代成为主旋律,预计政策的发布将极大促进公司科研领域 客户的测序仪新增和替换需求。 针对科研服务客户:不断提高数据兼容性,维持高性价比优势。Illumina 由于入场 较早,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科研服务客户相对更注重性价比,华大智造的高性价 比优势将有力助推现有的科研服务平台从其他平台切换至包含华大智造的双平台, 甚至更进一步切换至华大智造单测序平台。
3.3.2、临床领域: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制定三大业务推广模式
三大业务模式助推临床领域起步发展。临床领域主要围绕生育健康、肿瘤和感染等 方向的疾病早期预防和精准诊断展开,华大智造临床业务正处起步发展阶段,客户 可分为医疗机构客户、产品开发客户以及 OEM 合作客户三类。在临床领域,华大 智造整合各部门资源及专业的团队服务,充分发挥其渠道优势、专业优势和高性价 比优势,为临床客户提供相应商业化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公司也借助现有临床 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临床端的渠道铺设,形成良性循环。前文提到的医疗设备采购 贴息贷款政策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华大智造作为国产二 代测序仪龙头受益明显,此次医疗器械在临床端的新增需求或将加速公司在临床领 域的发展。
3.3.3、其他领域:把握新基建补短板契机,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其他领域客户主要包括疾控中心和海关两大类。该领域中,国内企业一方面具有明 显的国产替代优势,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解决方案的优化。 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基础医疗设备的短板,伴随公共卫生改革和医疗新 基建的政策落地,各地疾控中心开启了新一轮建设,引入包含测序仪在内的相关设 备,借助新冠疫情契机,公司与疾控中心建立密切合作,成功打开客户渠道。而海 关方面虽然市场需求较小,但随着国产测序仪性价比提升,国产替代优势凸显,市 占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 立足测序业务,内拓外延全面发展
4.1、 短期增长:国产替代铸国内机遇,专利和解促出海发 展
4.1.1、借国产替代政策东风,造华大智造扬帆之势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与民众生命健康、精准医学息息相关的医疗器械行业的发 展,并颁布了系列国产替代政策。在测序仪领域,部分中下游客户会因为进口论证、 进口指标等因素转而使用国产测序仪。华大智造作为全球领先高通量测序仪制造公 司,将成为测序仪国产替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相关政策为华大智造拓宽销售渠道 提供了有利条件。2021 年 12 月 24 日颁布的第 103 号主席令,通过了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财政支出领域强调对国产仪器的使用要求,为华 大智造在科研端的发力提供了新的契机。
4.1.2、专利之争暂缓,海外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
一、测序仪专利纠纷三载,华大智造海外拓展受阻
从直接客户变为竞争对手,华大智造与 Illumina 陷入专利拉锯战。华大基因曾是 Illumina 重要客户,为节省开支及把握上游源头技术,2013 年华大基因收购美国 CG 公司后分拆出华大智造,与 Illumina 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从 2019 年起,双方 专利纠纷不断。Illumina 对华大智造的诉讼主要为 Illumina 合成化学测序技术,包 括可逆终止子和标记核苷酸专利争议,此外还就封闭基团的化学去除法、基于荧光 的多循环核酸测序反应效率提高方法等相关专利多次向华大智造及子公司提起诉 讼。华大智造对 Illumina 的诉讼主要集中于双色测序技术和规则阵列技术专利争 议。 综合来看,Illumina 诉华大智造专利侵权主要关于标记核苷酸(WO2003048387, 2022 年起专利陆续到期)、多核苷酸测序的修饰核苷酸(WO2004018497,2023 年 8 月起专利陆续到期)、改进的核苷酸检测方法(WO2006064199,2015 年 12 月起专利陆续到期)和染料化合物及其标记共轭物的使用(WO2007135368,2027 年 5 月 16 日专利到期)四个专利族。华大智造诉 Illumina 专利侵权主要关于测序 反应中有效调用碱基的方法和组成(国际申请号为 WO2009097368,2029 年 1 月 28 日起专利陆续到期)和用于遗传和化学分析的单分子阵列(WO2006138257,2026 年 6 月 13 日起专利陆续到期)两个专利族。Illumina 专利到期的压力更大, 一旦核心专利到期,相似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市场格局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华大智造被诉侵权的专利所涉产品在被提起诉讼国家的业务拓展受到临时禁令、承 诺有效期等限制,但目前华大智造与 Illumina 的专利之争已经出现转机,前景乐观。
二、专利争端暂缓,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华大智造反诉胜诉,双方达成三年和解期。2022 年 5 月 7 日,华大智造发表声明 称,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陪审团支持了华大智造的全部请求,认定 Illumina 故意 对华大智造的双色测序技术专利侵权,Illumina 反诉中提到的专利全部被判无效, 华大智造将获得 3.34 亿美元赔偿。7 月 15 日,公司再次就专利诉讼发布声明,宣 布与 Illumina 已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双方将不再对加州北部地区 法院和特拉华州地区法院的诉讼判决结果提出异议。基于此,Illumina 将向华大智 造子公司 CG 支付 3.25 亿美元的净赔偿费,而华大智造将撤销在加州北部地区法院 对 Illumina 的反垄断诉讼,Illumina 也将获得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 CG 的双色测序 技术系列专利授权。未来三年,双方在美国境内将不会就专利侵权以及违反美国反 垄断法或不正当竞争起诉对方及其客户,也不对现有测序平台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 索赔。
相关产品进入美国,海外市场迎来新机遇。双方达成三年的和解期,将为华大智造 开拓美国市场提供有力助力。华大智造已于 2022 年 8 月开始在美国销售其基于 CoolMPS 技术的相关测序产品,并将于 2023 年 1 月开始销售 StandardMPS 相关 测序产品。其次,深入分析 Illumina 提出的诉讼争端可以发现,Illumina 在德国、 丹麦、英国、美国、香港等地的诉讼焦点都是围绕其 WO2004018497 专利族,相 关专利将于 2023 年起到期。专利到期后,华大智造在涉诉国家和地区就涉诉产品 的业务拓展或将不再受到影响,诉讼压力将大幅减小,并有机会进一步打开欧美等 重要国际市场,打破 Illumina 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4.1.3、实验室自动化板块稳健增长,协同效应促测序业务导入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中疫情相关业务快速增长,非疫情相关业务前景广阔。目前,华 大智造的自动化设备条线已积累以移液平台、温控平台等模块为核心的覆盖核酸样 本处理领域的各类自动化技术,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和实验室自动化 流水线。受新冠疫情影响,实验室自动化板块于 2020 年实现营收 20.62 亿元,占 公司总营收的 74.17%,其中新冠相关的业务占据总营收的 71.41%,2021 年这一 数字仍超过 50%。除了疫情带来的营收增长外,由于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等应用 的火热进行,实验自动化板块的非疫情部分前景也十分广阔。目前,公司将实验室自动化板块分成标准化产品以及定制化产品两大方向,并于 2022 年 8 月份发布了 具有体积小、封闭式、操作比较简单等优势的 DNAeLab-D4 小型化微流控自动化样 本制备设备以及陆续发布了多款提取试剂盒和磁珠。这些新应用方向、新产品都将 为实验室自动化非疫情部分的快速增长助力,维持整个实验室自动化板块的稳定增 长。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可与测序仪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新冠疫情期间,华大智造实验室 自动化业务条线承担了大量核酸检测业务,并借此契机进一步拓宽渠道。基于其在 高通量测序仪研发和生产领域积累的相关技术,用户在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的基础上 连接公司测序仪即可完成实验室流水线搭建,建成一站式基因检测工作站。在疫情 防控新政策下,公司有望继续发挥渠道协同效应,通过实验室自动化条线积累的新 建客户带动公司测序仪业务板块的发展。
4.2、 中期增长:下游应用需求打开上游设备增长空间
4.2.1、下游驱动上游扩张——华大智造中期增长逻辑
测序仪作为整个测序产业链的上游,当测序技术产品发展至可进行大规模临床商用 时,会在满足下游已有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下游市 场的不断发展又会带动上游仪器设备的销售,形成正反馈。通过对美国下游市场驱 动上游的逻辑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在高增长的应用场景下,中国测序仪行业未来几 年的发展方向。对标 Illumina 在下游应用场景高速发展下的具体情况,对于推演华 大智造在未来几年下游驱动下的发展方向有积极作用。
4.2.2、他山之石——借 Illumina 之“石”鉴华大智造发展趋势
一、美国基因测序行业:多领域全面发力,美国下游应用场景驱动上游测序仪器 行业发展
(一)基因测序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美国下游应用市场持续发力
高额经费投入催化高需求,科研服务占据基因测序应用最大份额。根据中商产业研 究院预测,2016 年-2022 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逐年走高,2020 年美国资金投入最多。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抬升了逐渐走高的科研测序需求,市场规模 的增长会促进对上游测序仪需求。 美国 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无创产前检测)市场于 2012 年开始 高速发展,目前已近成熟阶段。在美国,NIPT 市场主要被 Sequenom,Verinata Health(2013 年被 Illumina 收购),Ariosa Diagnostics 和 Netera 四家公司覆盖, 产品先后于 2012 年底前通过审批上市,NIPT 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由此促进了对上 游测序仪的高需求。肿瘤基因测序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或为 NIPT 后又一强势驱动 力。肿瘤测序市场主要包括肿瘤早筛与伴随诊断两大板块,目前全球 NGS 肿瘤测 序市场整体渗透率仅为 4%。随着肿瘤早筛产品获批进程的推进,肿瘤早筛渗透率 有望持续提高,同时随着美国 CMS 发布的全美晚期癌症患者基因检测医保覆盖方 案的进一步落实,预计 NGS 伴随诊断检测占比会进一步上升。
传染感染测序领域关注度持续提高。传染感染 NGS 测序(mNGS)是基于高通量测 序平台,直接从临床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核酸直接研究其遗传信息的方法。新 冠疫情使得传染感染测序领域专注度空前。2020 年 5 月起,美国陆续颁布政策支 持新冠病毒测序工作,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极大促进了传染感染测序领 域规模增长。
(二)美国测序仪市场规模与应用市场规模正相关
美国下游应用快速发展,测序仪市场规模协同增长。Markets and Markets 报告预 测,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18.82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69.03 亿美元。以共研产业研究院测算的 2020 年北美测序市场的全球占比 (43.88%)作为美国测序仪市场占比,估算可得美国测序仪市场从 2015 年的 8.26 亿美元上升至 2022 年的 30.29 亿美元。根据亿欧数据库、华经情报网等相关数据, 美国下游各基因测序应用市场正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与之正 相关,显著体现了下游应用对于上游测序设备市场的驱动作用。
二、美国代表公司 Illumina:积极开拓下游市场,业务模式稳定后试剂耗材贡献 主要营收
Illumina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成立初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物芯片,2007 年公司 收购 Solexa 后,开始正式进入测序领域,目前已成长为国际测序仪领域的龙头公 司。
积极布局各下游领域,高通量测序相关耗材占比持续走高。Illumina 充分认识到下 游市场的重要性,并持续对下游领域进行布局,充分享受上下游的需求红利。 2012-2013 年 Illumina 顺应 NIPT 发展,先后收购了遗传测序公司 Blue Gnome 和 NIPT 检测公司 Verinata Health。2016 年 1 月,Illumina 宣布投入 1 亿美元并联 合其他资本成立 Grail 开展肿瘤早筛研究,2017 年 Grail 借由二轮融资从 Illumina 脱离。2020 年 9 月起 Illumina 多次尝试对其进行收购,但由于反垄断等原因,该 项收购或将被迫终止。2022 年 Illumina 完成对 mNGS 明星公司 IDbyDNA 的收购, 同时推进其 NGS 仪器和文库制备试剂在 mNGS 市场中投放。复盘 Illumina 过去 15 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Illumina 发展营收从由测序仪布局带动转变为由 试剂耗材收入带动。随着测序仪布局增加,测序设备带动了试剂耗材营收快速扩张, Illumina 耗材/仪器收入比提升,标志着其测序仪业务的逐渐成熟。
总结美国测序行业以及代表公司 Illumina 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1)上游企业受下 游市场需求驱动明显,因而我们认为下游需求放量是驱动上游企业中长期发展的主 要驱动力;2)复盘代表企业 Illumina,我们发现,先期公司的营收主要由测序仪 销售贡献,随着测序仪器布局的稳定,耗材/仪器比将逐渐增长,来自耗材的营收将 逐渐成长为驱动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4.2.3、渠道资源已有积累,华大智造下游驱动优势明显
一、中国基因测序领域起步较晚,下游应用场景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
前文已从美国测序设备市场发展历程中发现下游需求对于上游仪器设备的驱动,以 下通过对中国基因测序下游应用市场进行分析,探究测序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相较美国基因测序行业下游发展,中国下游应用场景处于蓄势待发阶段
研发经费支持,科研服务如火如荼。“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 均增长要大于 7%,在研发经费的支持下,科研服务-测序迎来更大的市场,也会带 来对测序仪的更高需求。 NIPT 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即将走向成熟。从 2014 年开始,药监局陆续批准第二 代基因测序 NIPT 产品进入临床,市场快速发展。此后深圳、重庆、北京等市陆续 将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 DNA 产前筛查服务纳入医保支付项目,标志着 NIPT 产业将 进入加速渗透的阶段,肿瘤基因测序或成为下一个高需求驱动点。
(二)中国下游应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带来测序仪市场的确定性放量
受益于下游市场未来高增长趋势,上游测序设备放量确定性增强。由前文美国基因 测序下游应用市场发展趋势与测序仪市场规模趋势类比,叠加对未来几年市场规模的预测,中国基因测序下游市场将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预期由此会带来测序仪市 场的确定性放量。
二、华大智造渠道资源已有积累,下游驱动传导更顺畅
华大智造渠道优势明显,下游驱动力向上传导更顺畅。华大智造作为国产二代测序 仪龙头,旗下产品不仅性能与稳定性广获好评,而且具有较强的不同领域适应性, 经过近年来积极的渠道铺设,已与多家中下游行业细分龙头达成稳固合作。科研服 务方面,华大智造与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等科研级用户展开合作,能够更好的了解客 户对科研测序平台的数据兼容性、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更好为后续的客户推 进和平台转换助力。NIPT 方面,市场主要中下游公司是同属同一集团的华大基因, NIPT 市场驱动作用对华大智造更为明显。此外,虽然肿瘤基因测序和 mNGS 业务 的多产品落地以及市场教育等工作仍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产品实现大规模落地并 打开下游空间,会带动显著上游测序仪需求量的高增长。华大智造与吉因加、泛生 子、燃石医学、微远基因等专注于肿瘤或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企业以仪器 OEM 或开放平台报证的模式进行合作,在入院客户渠道上优势积累明显,更易获得下游 应用市场需求全面增长对上游测序仪行业驱动的红利。
4.3、 长期驱动:围绕生命数字化,积极培育新业务
4.3.1、技术升级产品迭代,积极探索测序仪板块未来发展
华大智造对测序仪业务的未来布局。在基因测序仪领域,华大智造紧跟基因测序仪 “超高通量”、“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已建立全系列多型号产品矩阵。根据公司 招股书,公司拟通过 IPO 募集资金建设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和深圳华 大智造研发中心项目等,针对现有技术平台产品进行持续研发以实现技术升级,并 进行高通量桌面型基因测序仪、高通量样本前处理系统、高通量移液工作站等多类 新产品和新技术前沿领域课题的研究开发,催化相关市场的国产替代。公司还拟通 过IPO募集资金在青岛建立基于半导体技术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试剂研发生产项目,这将是华大智造在测序仪板块横向扩展的重要尝试,进一步打破国外企业的 技术垄断。
4.3.2、新业务发展进行时,业绩增长点积极培育中
新业务发展进行时,营收增长潜力初现。长期来看,公司将围绕生命数字化进行全 方位布局,通过自主研发及战略合作等方式,覆盖从基因到个体层面的多层次产品, 构建全谱系的技术和生态储备。华大智造以多组学解决方案作为顶层生命科技核心 工具开拓新发展方向,在新业务发展上已有技术布局,营收占比虽仍较小,但增速 十分迅猛。2018 年新业务营收 1300 万元,营收占比为 1.23%,到 2021 年营收已 增长至 4.28 亿元,占比提升至 10.89%,复合增长率高达 217%,是公司未来重要 的业绩增长点。
一、细胞组学解决方案:带动多业务板块组合发展
细胞组学解决方案带动测序仪销售,形成业务协同发展态势。单细胞测序技术是一 种测定单个细胞转录组与蛋白表达信息的新兴技术,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发展,不仅 使得从细胞悬浮液到单细胞分析结果的分析流程更为简单,大大缩短了获得结果的 时间,而且解决了细胞间异质性的问题。华大智造基于 DNBelab C 系列单细胞文库 制备技术和 DNBSEQ 测序技术,推出了 DNBelab C 系列细胞组学整体产品组合, 由 DNBelab C4 便携式单细胞系统、DNBelab C 系列单细胞 RNA 文库制备套装,搭配 DNBSEQ 系列测序平台以及相关单细胞分析软件构成,可实现便携式、即时化、 一站式单细胞组学研究全流程。目前,公司在单细胞研究方向上已有包括功能性内 囊胚胎构建机制的研究、家猪多器官组织单细胞转录组库等科研成果产出,这是公 司从基因到个体层面逐步实现覆盖的重要一步。解决方案的形式也可实现以单细胞 系统带动测序仪销售,形成多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BIT 产品: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强数字化产品布局。华大智造 BIT 相关产品将生 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进行创新融合,推出 ZTRON 一体机和 ZLIMS 实验 室管理系统等产品,完善数字信息化的产品布局。ZTRON 一体机是华大智造推出 的可移动基因数据中心,集生信计算加速、海量基因数据存储及实验室管理为一体, 可在实验室中直接使用,也可部署于传统的数据中心。产品配合 DNBSEQ 测序,可 大大提高多任务调度和数据分析的效率并完成 PB 级高性能的基因数据存储,具有 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高可用、高性价比的特点,可应用于基因数据中心、基 因数据管理、基因数据计算、基因数据存储。ZLIMS 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公司针对分 子生物实验室管理难点推出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实验室从样本到实验结果 的全流程全周期管理,可应用于百万样本规模测序实验室生产管理工作中。华大智 造在 BIT 产品上的布局对于生物领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至关重要,强大的数字 分析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更好地协同公司其他板块相关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三、远程超声机器人:智慧医疗领域发力
布局远程超声领域,打破诊疗时空限制。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渐加快的今天,数字化、 智能化将在各个场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华大智造看到数字化 布局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潜力,2019 年便成立了深圳云影,主营医疗机器人及智能医 疗产品业务,随后成立昆山云影。2021 年底成立昆山机器人公司,主营超声介入机 器人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围绕全方位数字化布局了远程超声机器人等新兴领 域产品。目前,由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 MGIUS-R3 已获得国家药监 局 NMPA 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及欧盟 CE 认证,是全球首款实现专业医生直接远程操 控超声探头即可对病人实施远程诊断的超声设备,突破了传统超声诊疗方式的局限。 华大云影掌上超声诊断仪 H1 也已获得 NMPA 认证。此外,公司还将在 5G 超声机 器人移动车、远程超声云平台上进行更多的拓展工作。远程超声领域是华大智造对 超声领域的首次进军,也是其在智慧医疗业务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5、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基因测序仪业务:
公司一直以来坚持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陆续推出 MGISEQ-2000、MGISEQ-200 和 DNBSEQ-Tx 平台等测序仪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 Illumina 相比,测序通量更大、 测序性价比更高,受到下游客户广泛认可;随着行业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市场接 受程度提升,公司下游基因测序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公司不断 构建及完善销售体系,有效覆盖了第三方检验机构、科研院所、政府集中采购平台、 各省疫病防控机构等;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境外客户大幅增加。2021 年公 司在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实现仪器销量 658 台,同比增长 103.72%,平均单价 69.10 万元/台,同比增长 1.19%。
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相关的试剂耗材产品主要为测序试剂及芯片,2019-2021 年, 公司基因测序相关试剂耗材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 80.02%,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 原因包括:一方面,随着市场上公司测序仪总存量持续增长,配套试剂的销量也会 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公司测序仪的更新换代促使测序通量不断提高,促进了配套 试剂耗材使用需求的增加。2021 年公司在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实现试剂耗材销量 144,218.79 套,同比增长 33.85%,平均单价 0.49 万元/套,同比增长 53.13%。考 虑到新冠疫情有所缓解,测序仪器作为公司主推产品将不断进行更新迭代,海内外 皆有新产品放量,以及基因测序服务行业下游对基因测序仪设备需求不断增加的趋 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基因测序仪业务营业收入将会同比增长 55.00%/33.00% /30.00%。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主要为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和样 本处理试剂耗材等产品的收入。2020 年实验室自动化市场营业收入增长明显,主 要原因系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对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公司为支持 全球抗击疫情全力加大相关产品的生产及销售。2021 年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 入维持增长。
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公司 MGISP-960、MGISTP-7000 自动化样本处理 系统及配套试剂产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检测自动化和信息化需求,产品良好的检测 效果赢得了市场认可,其销售收入大幅增加。2021 年公司在实验室自动化板块实现 仪器设备销量 1,395 台,同比增长 35.70%,平均单价 46.82 万元/台,同比增长 -17.57%。考虑到新冠疫情导致的公司业绩增长具有偶发性,且疫情持续时间无法 准确估计,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上述相关产品的销量可能会 有所下降;此外随着疫情的发展,新冠相关市场供给增加及市场竞争加剧,预计相 关产品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可能将所有下降,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实验室自动化板 块营业收入将会同比增长-38.00%/3.00%/5.00%。
新业务:
2019 至 2021 年,公司新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 2,282.59 万元、7,667.02 万元和 42,778.07 万元,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司新业务能够为行业下游客户提供更为多元 化的产品及服务,为公司市场开拓和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2021 年公司在新业务板块实现仪器设备销量 442 台,同比增长 187.01%,平均单价 74.76万元,同比增长 198.21%,实现试剂耗材销售收入 93.67 万元。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新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将会同比增长 200.00%/30.00%/30.00%。
其他业务:
2019 至 2021 年,公司除主营业务外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 836.67 万元、2,622.84 万元和 3,178.44 万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0.77%/0.94%/0.81%。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增速将会与 2021 年持平,预计收入将会同比增长 20%/20%/20%。
毛利率方面:
考虑到公司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已形成的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 将会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由于公司所处新兴行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技术更替 较快,世界范围内行业监管政策也尚处探索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竞争激烈导 致价格有波动可能性,2019-2021 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51.88%/74.68% /66.44%, 考虑到 2022 年前 3 季度公司关联方交易有所下降,毛利率较高的自动化业务收入 占比下滑,我们预计 2022 年公司毛利率较 2021 年相比将会有所下滑,2022-2024 年毛利率将会稳中有升,分别为 57.77%/58.57%/59.72%。
费用预测:
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经营规模持续扩大,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为拓展市场、 扩大客户来源而扩大了营销团队规模,销售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为了加强公司管理 营运能力,支持公司进一步快速发展,公司相应增加了管理人员规模;同时,由于 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公司销售人员的奖金也有所提升;公司持续加大对研发的 投入,研发耗用的物料费支出等费用持续增加,公司整体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和研发费用率波动幅度较大。2022 年 1-3 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15.17%,管理费 用率为 12.07%,研发费用率为 15.97%,考虑到公司经营逐渐趋于稳定,营业收入 增速水平较高,以及股权激励计划,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将会持 续提升,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将会稳中有降,预计 2022-2024 年销售费用率为 15.79%/15.16%/14.55%,管理费用率为 13.79%/13.08%/12.81%,研发费用率为 16.41%/16.58%/16.74%。
盈利预测: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实现总营业收入 46.59/57.46/71.15 亿 元,同比增长 18.60%/23.31%/23.83%;考虑到公司在 2022 年获得 Illumina 支付 的 3.25 亿 美 元 赔 偿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在 2022-2024 年 将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22.60/7.39/10.20 亿元,同比增长 367.32%/-67.31%/38.10%,每股净收益为 5.45/1.78/2.46 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