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新冠肺炎疫情通报里常常听到的“高端”技术,其实和核酸检测一样,都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一种,几个简单问答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基因测序是什么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上,遗传密码则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一系列碱基(A、T、C、G或A、U、C、G)排列组合组成。经由这些遗传密码的复制和变异,完成生命的传承与进化。

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差别很大,生物结构与功能越复杂,基因组体量就越大。小的病毒基因组大概几千个碱基,细菌和真菌可以达到几百万个碱基,而人类基因组大约30亿个碱基。比如现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为接近3万个碱基(29903bp)。

基因测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分子检测技术,获得生物遗传密码的过程。


2.为什么要测序

作为生物的终极密码,基因是“诚实”的,基因测序跳过现象直抵本质,成为”一锤定音”的关键证据。


基因测序的用途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生物定性:待测对象(生物)是什么?一棵(株)植物是不是新的物种?利用基因测序可以快捷准确的进行鉴定而不必担心错判或疏漏。经典谜题尼斯湖水怪,正在通过湖水基因测序探寻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神奇生物?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谁是罪魁祸首?基因测序可以给出答案。

2)遗传溯源:遗传信息越相似(同源性越高),说明亲缘关系越近。人类和猩猩的基因同源性高于人类和猴子的相似度,说明进化历史上还是猩猩离人类更近。父母与子女的基因相似度极高,这是亲子鉴定的理论依据。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同源性高的病毒很可能有相同的来源,基因测序就据此帮助实现精准溯源。

3)变异追踪:生物进化与基因变异密不可分,变异与生物的生存息息相关,带来好的或坏的结果。追踪生物基因变异,是了解生物应对进化的重要手段。新冠病毒变异株从Delta到Omicron,传播力毒力持续变化,与基因变异密不可分。监测变异,未雨绸缪,才可能更好地应对。

(一二三代测序仪)

3.怎么测序

20世纪七十年代Frederick 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成为一代测序的经典方法,Sanger本人也因此与Walter Gilbert、Paul Berg分享了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时期的测序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过程繁琐操作复杂。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全球6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同心协力鼎力合作,利用一代测序技术对人类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直到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发表,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最终成功解码人类遗传密码。

随着技术进步,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生物信息学也快速发展,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测序技术日新月异,生命科学研究进入新的分子时代。值得说明的是,一二三代测序技术并非测序技术的以新汰旧,三种方法各有特点:一代测序通量低,准确性高;二代测序边合成边测序,通量高;三代测序速度快,读长长。

三代测序技术原理迥异,仪器、实验步骤、试剂耗材和数据分析方法都不尽相同,具体实践中会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序方法和平台开展基因测序,以更好发挥基因测序这一科学利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