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2日,是第18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今年主题为“预防出生缺陷,科学健康孕育。”《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预估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等先进产前筛查手段,在我国历经怎么的发展历史,华大基因作为行业引领者如何运用基因科技助力出生缺陷疾病防控?


历时十余年,NIPT在中国率先落地

2010年12月的一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以下简称“北京妇产医院”),一位准妈妈在签署自愿受检同意书后,成为全球首个接受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的孕妇。从理论研究到临床落地,整整历时十几年的时间。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就有研究发现在母体外周血中有胎儿游离DNA的存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因此具备了理论基础,但受限于基因测序仪器及技术,相关研究很难大规模和深入开展。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华大科学家合影

2003年,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工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由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华大代表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从此在基因科技领域中国与世界接轨。随后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也逐步在国内发展起来。

五年后,使用NGS进行NIPT相关检测的方法学开始建立,华大基因在2008-2010年期间开展了3177例临床验证,充分证实了这项技术对唐氏综合征检测的可靠性。这一研究成果也被北京妇产医院所关注,经过与华大专家多次深入研究,终于迎来了2010年首位正式接受无创基因产前筛查的孕妇。


检出率从70%到99%,NIPT被广泛认可

唐氏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之一,相关筛查工作已开展20余年,但传统血清学技术筛查手段检出率仅70%左右。其原理是怀有唐氏患儿的母亲会产生相关蛋白和激素水平上的变化,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年龄、体重和采血时的孕周等,间接预测生出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系数的一种方法。

NIPT的出现让整个行业都为之振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方法,通过抽取母亲的血液,通过检测到母血中的胎儿游离DNA,从而实现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

虽然前沿技术的发展往往都伴随质疑的声音,但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后,准确性很快被证实,NIPT在21、18、13三体的检出率方面可达到99%以上,这意味着99%以上的唐氏胎儿都能在产前被发现,可以极大降低唐氏血清学筛查的漏检。

2014年6月30日,华大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第一个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仪器和试剂盒的医疗器械许可证,标志着这一检测技术得到官方的认可。随着这一技术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可靠性也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ACMG)也推荐NIPT用于常规孕妇的筛查。


从产前筛查到出生缺陷三级防控,应用范围在扩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孕期阶段,除唐氏综合征这种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出生缺陷疾病外,单基因遗传病也不容忽视。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30%婴儿出生后不到五岁会死亡,成长中还可能伴有各种器官功能差的影响,只有5%的疾病可以有效治疗,且多数治疗费用高昂。

为了有效防控单基因疾病带来的危害,华大基因多年来深耕此领域,潜心研究发布多篇科学论文的同时,推动研究成果技术转化,检测范围不断在扩展。

2018年,在国内率先推出单基因无创产前检测后,今年8月,华大基因检测技术再次升级,结合独有的权威疾病变异数据库,可有效防控200余种显性单基因病的患病风险。

为了能让防控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华大基因持续攻克难题,在孕前阶段,可对高风险夫妇,一次性对上百种甚至上千种目前已知致病性明确、严重、早发的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携带者筛查。如发现相关疾病生育风险,可通过遗传咨询和辅助生殖技术植入前干预,从源头大幅降低相关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风险。

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出生缺陷三级防御中最后一道防线,同样不容忽视,70%刚出生婴儿无法用肉眼分辨出异常。华大基因凭借多年在遗传病领域检测分析的丰富经验,可检测分析包含常见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200余种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结合有效治疗,避免宝宝的重要器官和智力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防控严重出生缺陷,这是我们的团队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 华大基因副总裁、产品中心负责人杨昀介绍说,华大基因不断地推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多组学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出生缺陷一二三级预防体系,守护新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