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人口司的估测,在2020年全球10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7万有余,而到了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100万。相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只有9万人左右的总量,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不同年份全球百岁老人的人口数量

但是100岁并不能让人类满足,我们总是想活的“再久一些”。按理来说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科技的提升,延长寿命并不是难事,可是现实却似乎永远将人类的寿命限于122岁左右,因为这项由法国女性让娜·卡尔芒创下的纪录,至今都无人打破。

显然,超越122岁都是难事,更不用说永生了。那么,我们的衰老机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不能实现永生呢?

全球最长寿的四位老人


01

生物体的老化机制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你的地位高或者低,贫穷或者是富有,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虽然上位者从很早就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可是都未成功。这种对永生的探索,可以说是全人类的执着所在,只不过相较于从前迷信的求仙丹,如今的我们变得更加理智了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虽然都知道衰老不可避免,但对于何时衰老、如何衰老、衰老的标志等问题却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难以理解为何人不能实现永生了。所以接下来,简单聊聊生物体的老化机制。

人类的衰老不可避免,我们为何不能实现永生呢?

解释生物体老化机制的理论非常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程序化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体自身的抗老化能力是衰老的直接原因。简单来说,世间万物都遵循由年轻走向衰老的生物轴,而到了后期机体的修复、防御之类的基因表达就会出现问题。

第二种则是损伤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人类的衰老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期生活在有大量毒素的环境中,身体就会受到损伤,这些东西会在我们的器官当中聚集。

生物老化机制理论主要分为两种

除了以上这两大类以外,如今与衰老相关的最热门的应该就是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了。自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科学家McCay发现了可以依靠限制热量的方法,来延长动物的寿命以后,端粒和端粒酶对机体细胞的影响就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重复的DNA重复序列,从图片上来看,它就像扣在染色体上的“安全帽”,本身对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有着重要的作用。

端粒对于机体细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简单来说,在端粒不被消耗完之前,我们的细胞都十分安全。可是在DNA不断复制机制的作用下,端粒被消耗殆尽是必然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细胞终将会凋零,衰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那么,永生真的就注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吗?到底是谁在暗中操作?


02

“自私的基因”暗箱操作

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人们总会感慨自己是苦命的打工人,任老板差遣拿捏,还不能反抗。殊不知其实在步入社会开始打工之前,我们早就开始打工了,而我们头顶的这个老板正是基因


我们可能一直都在给基因“打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或许你也听说过理查德·道金斯所写的《自私的基因》,这部首版发布于1976年的作品,时至今日依旧被津津乐道,并且随着人们在探索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以后,就对书中的诸多内容产生了共鸣。

在这本书中,道金斯于前言中就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自己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人类自以为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按自己所想做许多的决定,但实际上咱们只是基因的“打工仔”而已,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基因打工。

道金斯在书中言明基因在人体内存在的本质

他是这样描述的,“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载运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

对此不少人认为他在夸大其词,因为基因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生物,它怎么会有“意识”或者“感情”呢?


那么,基因是否是自私的呢?

基因是否真如道金斯所言,是自私的呢?

实际上,当我们站在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基因确实很“自私”,它为了达到延续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的操纵生物体。

要知道人类虽然会衰老,体内的基因却是真正的“永生者”,因为它会通过繁衍这种行为,将自己转移到另一个个体当中。简单来说,即使我们死了,体内的基因也一直在后代的身体中存活着,并且继续操纵他们的身体。

基因会通过繁殖遗传给下一代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基因让某个个体保持永生,也不会阻碍它的生存,为何它一定要这样在多个人之间“反复横跳”呢?


03

“自私的基因”为何不让我们获得永生?

这是因为基因的目的不止有存活这么简单,它还渴望进化,而只有不断让生命体繁衍、衰老,再促使新的个体产生,基因才能不断的进化。

由此可见,其实年老的人类就像是一台老爷车,基因已经转移完成之后,就不再需要我们了,而此时,我们活着或者死了对它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当人繁殖了新个体老了之后,基因将不再注重原生物体的生死

当然,大家可能觉得,这只是站在将基因物化的角度,并没有什么现实的证据。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其实是有蛛丝马迹的,比如咱们在上文中描述生物衰老机制的时候,有提到饥饿会让动物的寿命延长。

这是因为体内的基因会通过“饥饿”的情况判断外界的环境,认为那时并不是繁衍的好时候,这个被它“寄生”的生物体可能会意外死亡。在这时基因就会将我们体内各种防御和修复机制拉满,千方百计地让我们活下去,毕竟如果这个个体在完成繁衍前就去世了,基因也就无法“永生”了。

有科学家利用小鼠实验发现,饥饿或能延长生物寿命

并且再以前文中提到的端粒来说,它其实是可以被修复的,修复它的东西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名叫端粒酶。

端粒酶会以自身的RNA为模板进行复制,然后合成相关的DNA序列最终抵达染色体末端,起到稳定染色体结构,修复端粒的作用,让端粒不会处在只有损害却没修复的尴尬境地中。

端粒酶起到修复端粒的作用

按理来说,只要端粒酶一直勤勤恳恳工作,端粒就能够“永葆青春”,那样的话永生对人类而言就不是难事了。可是基因却不允许,因为它在完成“复制繁衍”以后,就不再需要旧的个体了。

正因如此,端粒酶只会在人类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在到了一定年龄或者完成繁衍之后,它就会开始摆烂。这时,无法在得到修复的端粒,就只能不断被削短了,而人类想获得永生自然也是奢望了。

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而不断削短

总的来说,各种生物体体内的基因本质都是自私的,它们为了繁衍不择目的,不惜以杀死旧的个体为代价。可能它们也明白,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若是初代就已获得永生,那么后代又能享受多少资源呢?那时它们还能自在的进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