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代农业分子和基因编辑育种高峰论坛在光谷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农业发展,其中涵盖园艺、农作物、水产分子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破局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以“一核两翼、一芯两园”多基地为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生物种业、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为主导产业。同步开发数字农业、农业环境微生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种都和华中农业硅谷。

2022年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发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评价指南,可以针对没有引用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植物依据可能产生的风险申请安全评估,这一指南极大鼓舞了各位业界研究者的热情,使基因编辑在生物育种、生物制药、合成生物学等多个方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风口。

“我们基于高效繁育+基因编辑,雌核生殖+性控育种的金鱼精准分子设计育种生物技术路线,8个月就能够选出新品种出来,4个月就可以繁衍一次,8个月就可以创造子代性能稳定的新品种,与过去杂交7至10年,效率大大提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说。

据介绍,该高效繁殖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水温、水质、营养、密度、光照、PH值、水流等快速地对金鱼进行反应,创设出了一尾鱼在215天内能够累计产卵42次,产卵的间隔不到1周,平均的产卵量将近1万粒,创造了产卵次数最多金鱼的世界纪录,“在未来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将会给产业带来更大的突破。”

“利用雄性核不育基因制种策略,采取SMART制种技术,简单的物理筛选就可以将籽粒筛选变得简单,我们还有透明、不透明的筛选,解决了玉米制种不小的难题,拿到了中国专利、美国专利。”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说。

“真正谈品质或者谈营养,首先要把淀粉与品质的关系要解决好。其中最重要的因子就是Amlose和Amylopectin两个淀粉的比例,我们一般把它称为直链淀粉的含量,它是决定淀粉类食品品类的关键因子。”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巧泉,在水稻蜡质基因的自然变异编辑的报告中提出,创新直链淀粉含量的精准调控是育种里面很重要的需求,也为我们做育种的改良提供了更重要的精准的参考。

“经过我们的克隆,我们国家原来没有自主的抗虫基因,把这些基因克隆出来之后,提供给育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抗虫基因匮乏的局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光存对于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育种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今后也会重点进行中度抗性多基因的研究。

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来的技术平台除了转基因平台,已成功建立起了规模化的载体构建的平台,以及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的平台,所有的基因编辑在植物里面都依赖于遗传转化技术的成熟。董事长李阳表示,后续将在科技服务领域和育种服务领域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此次现代农业分支和基因编辑育种的高峰论坛,是打造中国农业高新育种重要的一部分,未来将会持续创新,不断做强现代农业,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