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基因检测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这一项目,但与此同时,质疑其科学性的声音也从未停止。最近两天,有着极大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基因问题的深思。 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基因?基因检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它与“星座”、“算命”的差异又在哪里?本期《面谈》,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认知神经学博士生、各色 DNA 创始人郭婷婷,她和我们聊了聊消费级基因检测背后的逻辑和争论,也提到了自己对基因改造的看法。

为什么会创办各色DNA?

郭婷婷:  2014 年的时候我在读博士,当时和大象公会的黄章晋老师接触,然后我们发现,这种商业化的消费基因检测可以做得蛮好玩的,特别是在国外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在国内还没有。

另一方面,基因测序的价格一直在降低,这件事离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除此之外,基因和心理学的关联,其实是一个快速推进的研究,还有很多未发现的领域。

基于这些状况,我觉得可以用商业的方式去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同时,用这些研究成果去反哺商业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也是我一开始创办各色 DNA 的原因。


各色DNA的基因检测产品都提供哪方面的信息?

郭婷婷:现在我们提供更多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一些信息。

比如说这个人的个性特征、行为情绪的倾向、一些生理或者生活方式之类的特征,还有一些常见疾病,比如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他有没有可能携带相关的风险基因。

我们不太去做那些特别罕见的遗传病的预测, 而是更关心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去用遗传和环境这样的工具去解释这个问题,从而更科学的指导自己的生活。


各色 DNA 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

郭婷婷:现在我们的用户分两类,一类是已经完成了我们线上体验并购买了各色基因检测包的用户;另一部分用户是还没有买基因检测包,但他使用我们其它的服务,比如说线上的心理测试,参加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等等。

第二种用户数量大概是20多万,前面这类付费的用户是2万左右,大概是 10:1 的比例。

然后现在我们的用户画像最一致的特征,就是他们年龄都是 20 到 35 岁之间,50% 以上都在一线城市,男女比例非常均衡,受教育的程度80%—90%都是大学以及以上。

总体来说,他们自我接纳的水平会更高,生活满意度也会更高一些,然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更少,另外,他们的自制力和行动力也会更强。

我们最活跃的用户,是既买了检测包又持续参与研究的用户,我们给他两个关键词:“好奇心”和“勇气”。“好奇心”就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勇气”其实就是敢于去直面自己。


你相信星座吗?

郭婷婷:不信,完全不信。

(面谈:有种声音,认为基因检测和“星座”、“算命”都是娱乐项目,你怎么看 ?)

我们会尽量的让我们的东西变得轻松好理解,也希望那些平时用星座用算命来了解自己的人,可以接受一个更科学的工具。

但是我们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定位为一个娱乐性的产品,一方面是我们有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在背后做支撑,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这些数据本身就是在为研究做贡献的,随着参与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它会不断得到算法和结论的修正。

它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基于科学支撑的探索,它的不确定性并非因为娱乐,而是因为科学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的。


大众对于基因检测会存在哪些误解?

郭婷婷:其实从检测一开始就有误解,比如说大家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能够用口水测基因,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其实人的 DNA 数据是非常容易获得的,而且通过口水就是唾液中的白细胞去提取细胞核中的 DNA 获得一份基因数据,这个流程是非常标准化和成熟的。

另外一个误解,就是你拿了我的基因数据,你为什么还要收我的钱?这不是我的隐私嘛,你后面是不是有其它阴谋?你是不是拿了我的数据,去克隆人或者去贩卖器官,然后去做基因武器等等,这就是大家对基因技术本身的一个误解。

而且现在世界上公开的基因数据库其实有非常多,单个人的基因数据并不是一个特别难收集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背后去做什么大阴谋。

我现在也非常不喜欢别人会认为我们是通过基因检测去看一个人的性格,因为基因检测是无法看到人的性格的,基因检测只能是作为解释性格成因的一部分原因。

我们现在一直在优化整个产品的体验,进行从理念到内容上的一个升级,就是希望用户知道,性格的影响因素会包含基因,但不是通过基因去预测他的性格。


如何看待基因改造?是否有可能通过基因改造成为“天才”?

郭婷婷:基因改造对人的影响,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个基因它可能会对智商的贡献有那么一点,就是携带这个变异会增加一点智商,但是同时它有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情绪,影响到你其它的生理功能,它未必在所有的方面都是对你有好处的。

因为它太复杂了,所以很难说我应该去选择哪些基因去改造,才能让我很天才,这种事情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很难达成的,因为几乎没有单个的基因会显著的增加一个人的智商。


你的基因检测结果有哪些和创业者这一身份是相符的?又有哪些不相符?

郭婷婷: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我是一个特别“人畜无害”的人,“人畜无害”是我们加的一个标签,它意味着我是攻击性较低的人,和别人发生矛盾时,我会倾向于减少冲突,这个其实跟我日常的管理风格是高度一致的。

另外一点,我是一个比较不害怕孤独、甚至享受孤独的人,因为对于创业的人来说,加班熬夜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这么适应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面加班加点的干活。

还有一个(检测结果)跟我现状不太相符的,就是一般来说创业者的风险偏好是比较高的,但其实我是一个天生没有那么喜欢刺激的人,我不喜欢看恐怖片,也不喜欢特别吵闹的蹦迪和派对。

如果我不创业的话,我会是一个很宅的人,但是创业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改变了我,在面临风险的时候,我可能会做出一个相对比较稳健的决策,但是我知道其实对我来说每一次决策都是冒险。


基因检测结果会对用户有哪些影响?

郭婷婷: 心理压力的解脱,他可以不再因为这个事去谴责自己,而是去认识清楚背后的一些成因。然后这些成因他是有可能去改变的,比如说可以通过服药的方式去增加自己保持专注力的时间。包括身边其他人对他的理解,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可以改变。

但需要改变的不是他自己这种状态,而是顺应这个事情的趋势,去想我们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

但我们所做的第一个引导,其实并不是让他去改变或者怎样,而是让他客观的认识这个检测结果代表的含义。

比如说,科学局限性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件事,就是你的检测结果是基于现有的研究,得出的一个倾向性结论,有可能跟你的现状是不符的,而随着研究和算法的进展,我们现在给你的这个结论会越来越精确。

所以当你用这样的一个态度去看基因检测结果,首先你不会把它想的特别严重。

比如说,我可能会有抑郁升高的这个倾向,但这不意味着你一定会有抑郁症,它只是给你一个警示,让你知道抑郁症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去追溯现在是否有这样的隐患。

第二步是在基因检测之外,除了基因这个影响因素,还有哪些生活中的事情会影响你。

基因检测结果,可以认为是(对自身探索的)好奇起点,但是我们不想让他只通过基因检测结果,就给自己贴标签和下结论,而是去更深入的去理解这个事情本身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