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机构Généthon经常接受重大的挑战。该机构在 1990年创立时,主要致力于基因研究。

七年后,该机构转向了罕见病和超罕见病的基因疗法开发。这项工作非常艰难,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最终为几种基因疗法在临床实验阶段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现在,Généthon正面临着更加重大的挑战— —确保罕见病和超罕见病基因疗法能变得易于获得,以实现它们在拯救生命方面的潜力。我们相信,那些有需要的患者,尤其是儿童,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在Généthon,的研发项目中,有13种产品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在这里我将着重介绍其中两个例子。

多年以来,我们的科学家一直在开发一种有效的Wiskott-Aldrich综合症基因疗法,这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超罕见疾病,每百万男性中大约会有1到10名受到该疾病的影响。

另外,我们今年正在进行一项关键性基因疗法的试验,以用于治疗Crigler-Najjar综合症,这也是一种超罕见的疾病,全球范围内每75万至100万人中大约有1人(无论男女)受到影响。

这两种治疗方法均为面向这些患者的首种基因疗法,患者们通常在出生后不久被诊断出患有这些可能危机生命的遗传性疾病。

然而,目前我们仍无法做到为每名患者提供基因疗法,这让我们的科学家以及那些作为研究对象的勇敢家庭和他们的孩子感到沮丧。


人口规模虽小但面临困境

这一困境其实是Généthon以及其它基因和细胞疗法研发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即制药公司或生物技术公司对这些疾病缺乏兴趣,它们更愿意关注那些患者规模更大,更有利可图的疾病。

再加上缺乏足够的公共和私人资金支持,这种困境变得愈发无解。全球有大约3亿人患有7000多种罕见病中的一种,他们可能永远无法获得新的基因疗法。

其中三分之二的疾病对儿童有很大影响,且绝大多数都无法有效缓解。95%的罕见病现在还没有适当的治疗方法,其中85%因为太罕见,而被投资者们视为不具有吸引力。

Généthon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治疗。然而,并非所有障碍都可以在实验室中被克服。面对目前高昂的开发和商业化成本,可能需要一种新的、适合于较小患者群体的经济模式。


更好的选择可能被忽视了

我们开发的Wiskott-Aldrich和Crigler-Najjar基因疗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Wiskott-Aldrich综合征是由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基因(WAS基因)突变的造血细胞引起的,会导致出血、严重感染、严重湿疹以及癌症(在一部分患者中)。

目前唯一可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骨髓移植,但这需要有适配的供体,而且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Crigler-Najjar综合征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它是由UGT1A1基因(编码胆红素代谢酶)的缺失造成的,该酶负责将胆红素转化为可由身体排出的物质。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和死亡。目前的治疗方法中,患者每天都需要进行长达12小时的光疗,以保持胆红素水平低于毒性阈值。

我们的Wiskott-Aldrich基因疗法涉及到从患者身上提取携带异常WAS基因的造血干细胞,在实验室内将其修复(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以及回输会患者体内。

Crigler-Najjar基因疗法疗法则是将UGT1A1基因的正常副本与腺相关病毒载体组组装,再通过静脉注射输注给患者。

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我们仍在努力想办法将这些能够拯救生命的疗法提供给更多需要它们的患者。


急切需要新模式

Généthon是由法国肌肉萎缩症协会(AFM-Telethon)创建的非营利性研究中心。自1990年成立以来,该机构超过70%的资金来源于法国每年的电视募捐活动,它现在是欧盟内进行罕见病基因疗法研发的最大机构。

如果我们有专门针对这些罕见病的标准化临床开发法规,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就可以与医院合作,以在患者集中的地方开展临床实验,并以同情用药的方式提供给他们。

由于大多数罕见病患者的人口规模极小,美国和欧洲现有的政府激励措施对于生物制药公司在开发和商业化方面的投资是不够的。如果要为患者提供应有的治疗,就需要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Généthon加入了定制基因疗法联盟(BGTC),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领导的一项加速药物研发伙伴关系倡议。

BGTC正在征集来自私人和公共的帮助,以开发出能够治疗数百万罕见病患者的定制或特制基因疗法平台和标准。

我们相信BGTC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除非在国际层面进行协调,否则我们在Wiskott-Aldrich和Crigler-Najjar基因疗法上达成的重要里程碑可能最终成为未能为迫切需要的患者提供治疗的负面案例。


原文链接:

https://www.genengnews.com/topics/genome-editing/lifesaving-gene-therapies-will-they-reach-those-who-need-them-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