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发布会暨第三届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因组学术研讨会在西南科技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王卓然等200余位专家学者现场共谋草业发展大计。

据介绍,本次“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由西南科技大学牵头,联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蒙草集团/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活动现场,西南科技大学校长黄琦宣布“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启动。

近年来,国家围绕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西南科技大学积极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广泛致力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林草可持续发展、畜禽健康与高效生产等领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优势,建成了“川渝乡土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四川林业草原重点实验室和西南科技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大力推进国家草业科学研究和草产业发展。

“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联盟作用,全力支持基因组计划实施,支持草业学科的发展,为我国草原保护修复、草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黄琦表示。

据悉,我国草种质资源虽然丰富,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起步较晚,研发滞后。大部分多年生乡土草种具有高重复度、高杂合度和高倍性等特点,导致其基因组信息缺乏,严重阻碍了草新品种培育。

“启动实施‘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发布会上,“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白史且介绍,该计划将搭建一个良好的公共共享平台,在国家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乡土草种基因组学相关研究,为草种质资源保护、挖掘、创新和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全面推动草学研究跨入基因组学时代,加速草种业技术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进程,服务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此外,“中国乡土草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有助于解析乡土草种基因遗传背景和生物学机制,将为草种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科学支撑,不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符合国家战略定位,助力草种业“卡脖子”攻关,更能为我国草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推动我国草学研究跨越式发展。

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盖、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魏桐、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文文、四川农业大学博士李欣瑞等就老芒麦、羊草、田菁等草类植物的基因组解析、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以及乡土草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与学术交流。(图据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