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现代社会基本上很少还能看见土葬了,往年大家都讲究落叶归根,逝者要埋到土里才算是死后安稳;可现在你看,城市中的高楼摩肩接踵,哪里还有什么空地给逝者下葬呢?

现实条件决定了火葬的盛行,火葬时使用的工业温度最高可达980度,在这种烈火下人体中的任何组织都很难保留下来。

我们今天并非是来讨论土葬和火葬哪种更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不少人在乎的是,火葬中使用的工业烈火能够将骨骼都给融化,那包含了人类遗传信息的基因,也会被火焚烧殆尽吗?

如果没有,那人火化后基因又去了哪里呢?


基因是DNA中的遗传片段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一种,所谓遗传大家都很熟悉了,平日邻里乡亲们串门总会对家里的小孩子说:“越来越像你爸爸啦,越来越像你妈妈啦”,这种话语的背后,讲的就是关于遗传的相关信息。

通常孩子会和父母长得很像,那是因为基因在继承了遗传属性后将某些父亲的信息光刻在孩子身上,这才让双方如此相像。

有人喜欢把基因当成DNA,也就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这样认为也不为错,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可以被称为DNA,但DNA却不可以被称为基因,因为不是所有DNA都能附带遗传信息。

在遗传过程中,人体内的DNA会和外来的DNA相互吸引,某两条DNA看顺眼了,就可以互相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在这双螺旋结构中,有DNA序列蕴藏着遗传片段,通过合成蛋白质和其他活动,完成对生命的构建;在人体多种基因序列中,碳基对和染色体共同出现完成遗传。

我们可以认为是DNA的存在促成了基因的诞生,也可以认为基因是DNA的产物,或者说它的进化阶梯。

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来自男性的精子会和女性的卵细胞结合,其中精子中就融合了男性的遗传基因,卵细胞则拥有女性的遗传物质,二者在交互的过程中形成受精卵,最终成长为初级的胚胎。

基因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呢?它是DNA中的遗传片段,这也就是为何我们会说,并非所有的DNA都能被称为基因。

不过生物学同样告诉我们,胚胎对来自父母遗传信息的继承性并不是全部,大概也就是一半一半的概率,两个半份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受精卵,分化之后形成胚胎。

这也是为何有人觉得我们长得像父亲,也有人觉得我们更像母亲,是因为他们的遗传基因都藏在我们的DNA中,影响着我们的外在容貌。

我们在讨论火烧基因的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火烧DNA!那DNA会被烈火烧干净吗?人死了之后,基因会彻底消散,还是仍保留在身体中呢?

基因会被彻底火化

首先一点,基因不是类似于灵魂的产物,人的生老病死基本不会影响基因的存在,如果大家有孩子的话,那自己的基因本身就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他人身上体现出来,所以不存在人死基因就消散了这一说。

至于基因是否会被大火给烧干净,这就要提到DNA的防火属性了。

DNA在受到烈火炙烤后,会释放磷酸和含氮,这两种元素非常稳定,而且的可燃点非常低,磷酸被烧后还会释放氨气,氨气本身就是阻燃的元素!如果只是普通的大火,还真没办法对DNA造成任何影响。

实际上现在很多防火材料上都有DNA的身影,现在我国科学技术已经能够从鲱鱼的精液中提取DNA,并将这些材料用在航空航天上,其效果要远超于其他防火元素。

那这样说来DNA不是在大火中近乎无敌的存在?有什么办法可以消灭DNA呢?很简单,只需要通过破坏氢键,就能让DNA序列被彻底打乱,其中遗传片段的部分,也就是基因就会彻底消失。

就像是一个外观坚固无比的铁桶,突然从内部被腐蚀了一个孔洞,那这个铁桶就再也没办法装水了。

毁灭氢键也很容易,就是用火烧!虽然DNA比其他防火材料都具备稳定性,但这并不代表DNA不惧怕火焰。

火焰实际上是DNA的天敌,只不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点儿小火苗,根本不可能对DNA造成多大伤害,甚至说在火箭发射时其底部产生的熊熊烈火,也很难将DNA焚烧殆尽。

但我们同样也要知道,火葬时使用的工业火苗,那可是温度高达980度的烈火;而且火葬的持续时间大都在两小时左右,即便DNA能在这种高温下撑10分钟、撑半小时,也绝对撑不到两小时。

人死火化之后,DNA也会随之消散,因为其蕴含的氢键已经被大火破坏,DNA本身也会以气体的形式向外排放。

很多人都以为火葬之后剩下的骨灰中含有DNA的部分信息,这种认知是典型的错误;那骨灰就是烧剩下的骨头碎片,后进入粉碎机后打磨成粉末。如果是充分燃烧遗体,骨灰中是不可能有基因存在的。


结语

总之,死亡意味着人生命的终点,火化无非是死亡之后的安葬环节而已,我们本身不可能再感受到火化的任何反应,而基因在这场火化中也会彻底消灭干净。

如果没有孩子的话,那我们可能在这世界上将没有任何痕迹的留存,虽然还有骨灰,但那骨灰只是用以缅怀罢了,人死如灯灭,再也没有复燃的可能。